华北平原为什么严重缺水?有什么治理措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8:37:43

华北平原地区的植被在历史上经历过大规模的砍伐,植被覆盖率极低,因而一旦有降水,全部汇集为地表径流流走,并带走大量表层土壤.失去植被保护的地表很难涵养水源.而且,华北平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相对较少,所以该地区较缺水.
要解决缺水的问题,当务之急是扩大植被覆盖率,增强地表涵养水源的能力.其次需要发动全民节水运动,减少水资源不必要的利用.对于用水量较大的单位应限制其用水量.第三需要进行污水的净化与治理,加大水资源的利用率.对于生成污水较多的单位,需责令其净化污水,以达到节水的目的.

摊开中国地图,中国西部的水资源分布呈现明显的南北差别:北部为沙漠干旱区,南部为高原冰川区。由于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主要江河东流入海。这是中国北部易干旱南部易洪涝的原因。

由于地壳均衡原理,高原地下水位的升降将引起平原含水层的胀缩和地壳的升降。这是高原湖泊萎缩引起平原地下水减少和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与青藏高原、蒙古高原湖泊萎缩有关,与新疆湖泊萎缩原因相同。反之,东部城市大量抽取地下水,也是高原湖泊加速萎缩的一个原因。因为大陆降水是通过地上和地下两种渠道流归大海。冰期海平面下降100-200m使洋壳上升并连带陆壳边缘上升33-66m,由西向东的地表水流和地下水流受阻,这是冰期青藏高原湖泊面积扩大的原因;间冰期海平面上升使洋壳下降并连带陆壳边缘下降,东南向的地上和地下水流加速,这又是青藏高原湖泊萎缩、东南向水流量加大(即印度河、恒河、湄公河、长江、怒江、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水流量加大)和北向水流量减少(塔里木河水流量减少)的原因。有证据表明,全球变暖使青藏高原温度上升幅度远大于中国东部低海拔地区(2倍以上)。这可能是青藏高原上空臭氧洞漏能效应作用的结果——过量紫外线直射高原导致冰川融化,面积减少的冰川也减小了光的反射作用。气候变暖使冰川融化,高原上的江河源头水量应该增加。江河源头在暖期水量减少的反常现象可能是人为活动的结果,如地下资源开发导致的地下水流失和地下水位下降(已有开矿造成地下水流失,村民因断绝水源而将矿主告上法庭的报道,大量抽取地下水的危害不乏先例)。开源节流,堵塞人类浪费水资源的各种渠道是近期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例如,城市住宅将厕所和洗澡(手)间分开,饮用水和非饮用水分开,粪尿水由专门管道通往郊区,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