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23:12:13

2008年奥运会对经济的有形影响主要表现在拉动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扩大就业3个方面。

从投资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奥运设施建设投资将达到2800亿元,而整个社会的相关投资总额将达到15000亿元。

从消费需求看,大量的新增投资将主要用于购买北京地区的产品和服务,这种大规模的集团购买将对北京地区很多行业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消费形成刺激,其中对建筑、交通、邮电、通讯、旅游、餐饮等行业的拉动作用会更大。

从扩大就业看,汉城奥运会增加就业岗位近30万个;悉尼奥运会到1999年就已经增加了15万个就业岗位。专家分析,北京由于劳动生产率、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以及劳动力价格都低于发达国家的奥运会主办城市,因此奥运会在增加就业机会方面要超过其他举办城市。如果按北京承办奥运会新增投资1000亿元,且每10万元投资能新增1个就业机会计算,则这届奥运会将产生100万个就业机会。

2001年中国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七年来,各项筹备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们在研究奥运经济及奥运商机的同时,也展开了对奥运“低谷效应”的研究。我们在看到巨大经济推动力的同时也清醒认识到奥运会后存在的经济风险。在此,我们密切关注奥运会后中国的经济走势,研究分析中国的经济基本面。
奥运经济的概念源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美国商业奇才尤伯罗斯创造性地将奥运和商业紧密结合起来,使当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成为历史上“第一次赚钱的奥运会”。自洛杉矶奥运会之后,奥运经济的概念开始出现,奥运经济已经成为最近30年世界经济发展中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奥运经济从广义上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围绕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活动以及由这些经济活动所衍生的一切经济联系和经济效益的总称。奥运经济将对奥运会主办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力,起着经济催化剂作用。
奥运“低谷效应”指在奥运筹备期内,为了满足奥运会需求而进行大量场馆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带来投资的大量增长,奥运会主办城市乃至主办国的经济发展呈现持续加速增长的态势,但在奥运会结束之后,这方面的投资需求会出现大幅度下降,导致经济增长产生不同程度的衰减,相关产业陷入衰退、体育场馆闲置、失业人数增加、大量投资带来的地方财政负担等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