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武陵春和李煜的虞美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09:12:50
问君能有几多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的武陵春)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的虞美人)
这两句诗同是写“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

需要结合两位诗人写这两首诗时的历史背景来解释“愁”字。
《武陵春》,写于宋高宗绍兴五年,当时的李清照已经五十多岁了,丈夫赵明诚已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社会时局动荡不安,正处于流离失所的状态。又因思念丈夫,思念故国,更自怜身世,因此而“愁”。
《虞美人》,据说李煜因此词被宋太宗赐死。当时他已经沦为阶下囚。曾经的堂堂一国之君,沦落到如此地步,怎叫人不愁。愁绪之多,犹如涛涛江水绵延不绝。相比李清照的“载不动”来说,更为幽怨。
一个因思念丈夫,自怜身世而愁。
一个因思念故国,怀恋以往生活,不再重现而愁。
写法上,李清照将愁绪比拟成现实中能看能摸的东西,用舟载,且载不动,又用了夸张的手法。
李煜直接用设问,将愁绪比作春水,用比喻的手法直白而深刻的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问君能有几多愁"是李煜的虞美人里的句子.
李清照的武陵春是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两者内容均是 国破家亡之后的悲戚.写法上有所不同.
李清照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李煜是国破,妻被夺,一切过往都不再回,悲苦而愁.
李后主《虞美人》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以愁之多比水之多而已,是比喻的手法.
李清照的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则愁已经物质化,变为可以搬上船的东西,于是愁竟有了重量,船却载不动。是比拟,也是夸张.

喜欢这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