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煮酒论英雄是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9:51:14

刘备不但有英雄之志,而且有英雄之气。《三国演义》读多了,总认为刘备是个忍气吞声的窝囊废,其实不然。实际上,刘备也是个豪气冲天的性情中人,也有怒发冲冠拍案而起的时候。比方说那个“督邮”,就是刘备打的,不是张飞打的。当然,由于势力小处境差,常常要投靠他人,刘备不可能像曹操那样“笑傲江湖”。同样,由于性格的原因,或者斗争的需要,刘备沉默寡言(少语言),不动声色(喜怒不形于色),不像曹操那样高谈阔论,眉飞色舞,肆无忌惮地表现出英雄本色。但这不等于说刘备就不是英雄。在他那沉默寡言不动声色甚至忍气吞声的背后,仍然荡漾着一股英雄气。这种英雄气不是表面上的,而是骨子里的。

刘备有英雄之气,是因为他有英雄之魂。这个“魂”,表现为他的坚忍不拔。前面说过,刘备起兵以来,一直不顺,可以说是人不窝囊事窝囊,几乎没过过一天舒心的日子。但我们何曾见过他垂头丧气?只见他屡败屡战。他先是参加讨伐黄巾军的战争,当了个副县级的公安局长安喜尉,结果被自己一顿鞭子打没了。后来因为和黄巾军打仗“力战有功”,好不容易熬到一个正县级的高唐令(其间丢官一次),又被黄巾军打败,只好去投靠公孙瓒。碰巧陶谦病故,托他代理徐州,却又被吕布驱逐,只好去投靠曹操。以后,又投靠过袁绍和刘表。可以说,赤壁之战前,刘备一直寄人篱下,而且频繁地更换投靠对象,不断地在敌我友之间周旋。换了别人,尤其是那些以英雄自许的人,恐怕早就不耐烦了,甚至早就自杀了。然而刘备却一直隐忍了下来。他甚至短时间地依附过吕布。《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魏书》说,当时吕布的部下也看出刘备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便对吕布说,刘备“反复难养,宜早图之”。可惜吕布不听,后来果然死在刘备手上。但是,换一个立场,所谓“反复难养”,不正说明刘备有英雄之志和英雄之魂,因此才不会长时间地甘居人下吗?

刘备有英雄之志,英雄之气,英雄之魂,也有英雄之义。据《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袁绍对刘备有一个评价:“刘玄德弘雅有信义。”这个评价,应该说是准确的。袁绍到底是袁绍,他也并非总是看不清问题。但这个评价,和前面的说法是矛盾的。一个“反复难养”的人,难道可以说是“弘雅有信义”吗?其实这要看对谁。对于投靠对象,刘备确实“反复难养”;对于依靠对象,刘备就“弘雅有信义”了。为什么呢?就因为刘备是一个有英雄之志的人。有英雄之志,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