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闭城门,就能达到封锁整个城市的效果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17:51:42
城市的封闭性就那么好么,就没有其他的什么小路可以出城么?

说城门就不得不说城墙,最早的城墙是明朝建立的,在明王朝建立前,当朱元璋攻克徽州后,一个名叫朱升的隐士便告诉他应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这些建议。当全国统一后,他便命令各府县普遍筑城。目的是为了加强防御,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小路是肯定没有的,只有东、南、西、北四个门,外边有吊桥搭在护城河上,因此闭城的时候是出不来的。

城墙最早是什么时候有的不知道,不过好像周朝以前就有了。若说关闭城门的作用,一楼正解。

按照建筑学的观点来说,不可能有城堡是完全封锁的,因为他们一定在最后关头一定会让一些重要人物先离去,要知道啊,古人是非常效忠的,关闭城门只是起到暂时封锁的概念,要想城市生存发展,永远关闭城门只会让城市里的人享受一夕之安啊,而后是不会起到彻底的封锁,古代的人虽说对于上级言听计从,但是,他们也是永远不希望让自己只在望见城墙角的空间生活,所以即使关闭城门也不会封锁整个城市的!

基本上可以 因为有护城河 把城门关了就进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