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地区为什么经常泛滥成灾?怎样解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9 12:35:12

气候与水文:海河流域属大陆季风性气候区,平均年降水量为548mm。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多年平均汛期降水量(6—9月)占全年的75%一85%。降水量年际变化很大,1964年降水量为798mm,而1965年仅358mm,比值为2.23。海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64亿m3(按1 956~1984年资料统计)。1956年最大为542亿m3,1981年最小为112亿m3,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为4.83。径流的年内分配,一般是6~9月的径流量占全年的70%~80%,个别河流达到90%;部分有春汛、泉水补给,调节性能好的河流,6~9月的径流则仅占全年径流的50%~60%。河川径流的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又集中的这两个特性表明:海河流域枯水年洪水可能很小,而丰水年的洪水又可能很大。本流域的暴雨的特点是,时间短、强度大且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洪水与暴雨相应,最大30d洪量一般占汛期(6~9月)洪量的50%~90%,而5—7d洪量可占30d洪量的60%~90%,洪峰多是尖瘦形。值得注意的是,流域内的暴雨强度和洪峰模数都达到了中国大陆的最大值。如1963年8月2日至8日,河北省内丘县獐犯?d降雨量达2050mm,滏阳河支流诋河西台峪站集水面积124km2,1963年实例洪峰流量3900m3/s,洪峰模数达31.4m3/(s.km2)。

海河的治理开发

1.流域治理开发简史:公元3世纪人们就已开始利用漳河水发展灌溉,以后历代在引用河水和外水灌溉方面,在开辟人工运河通航方面都不断有所发展。到隋朝已开通了长达1000km的水济渠,成为后来形成的中国京杭运河的主要组成部分。至明、清时,流域治理侧重十维持漕运。为分泄大运河洪水,使漕运畅通,从德州附近向北,先后开辟有四女寺减河,哨马营减河、捷地减河、兴济减河、马厂减河、青龙湾减河和筐几港减河等。
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首先整修加固了各河堤防,恢复原有河道泄洪能力;开始修建山谷水库和分洪道;1963年大水后,重新安排了各河的防治措施,除继续修建山谷水库外,侧重于中、下游河道的治理,开挖了4条新的大型入海洪道,并将原有几条排洪河道进行了扩挖,基本上改变了海河子水系的5大河系集中从天津入海的被动局面;1965午后,流域内少雨偏旱,而工农业用水又急剧增加,水资源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