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子的月亮的月相是 望 下弦 朔 上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08:51:17

望是农历十五,此时的位置关系是太阳——地球——月球。月球看上去是满月;
下弦是农历二十二、二十三,此时月球与地球的连线和太阳对地球的连线垂直。月球看上去东半侧是亮的;
朔是农历初一,此时的位置关系是太阳——月球——地球。此时看不到月球;
上弦是农历初七、初八,此时月球与地球的连线和太阳对地球的连线垂直。月球看上去西半侧是亮的。

朔、上弦、望、下弦,是说月亮的圆缺情况的。我们知道,月亮本身是不会发光的,我们平常所看到的月光,是太阳照在月亮上面,再从月亮反射到地球上的光。太阳照射只能照亮月亮的半个球面,因此向着太阳光的半个球面是光明的,背着太阳光的半个球面是黑暗的。地球绕太阳转,月亮绕地球转,在转动过程中,地球上看到月亮的光明部分与黑暗部分的形象,随着地球、月亮和太阳三者相对位置不同而差异。这种因位置而不同的形象,就是月亮有圆缺晦明的变化,叫做月亮的位相,简称“月相”或“月象”。

当月亮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月亮以背着太阳光的黑暗半球对着地球,因此月亮便隐没不见了,叫做“朔”。

从朔日后的第一天,太阳一落山,月亮已经在西方地平线上了,往后每隔一天,月亮的位置就向东移一点,而它的形状像一把狭窄的镰刀,一天一天肥胖起来,到七八天后,它以明亮半球和黑暗半球各一半朝向地球成为明亮的半圆,这时太阳一下山,它已是悬挂在天顶的半轮明月了,叫做“上弦”。

往后明亮的部分,越来越大,到了望日(朔日后约十五天左右),地球处在太阳与月亮之间,这时月亮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正对着地球,太阳正当落山时,月亮便从东方升出来,我们整夜可以看到一轮圆整的明月,这叫“望”。

望日以后,因为这时月亮更向东移动的缘故,月亮上升的时刻,一天比一天迟,同时月亮的明亮半球朝向地球的部分,看起来一天比一天少,到了望日后七八天,月亮又以明亮半球和黑暗半球各一半朝向地球,又成了半圆的形状,叫做“下弦”。

这时月亮到半夜才升起来,直到第二天上半天,可以在太阳的右方天空看到它。下弦以后,月亮的明亮圆逐渐向内凹曲变成镰刀形,而且一天一天地逐渐狭窄起来。这时月亮东升的时刻一天一天地接近太阳出来的时刻。最后又回到太阳同一方向,也就是月亮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