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买日货算是不爱国,没骨气吗?韩国人真的那么硬不去买日货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6:04:16

一种虚伪的、短暂的、充满泡沫的情绪发泄,日货只是个引子。

网上许多抵制日货的游行照片显示,游行者砸烂路边停靠的日本车后,他们再用自己手中的日本数码相机将现场拍下来,再发到各大论坛炫耀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但请相信,所有抵制日货的人绝对不会先把自己手中的日本数码相机砸掉。

“抵制日货”的主张当然算不得违法,亦可视为强烈民族感情的体现,但显然违背了自由贸易理念与经济问题自主于政治纠纷的原则。就中日间贸易与经贸合作利益而言,尽管贸易国在自由贸易中获得的收益并不均等,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高度依赖出口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大型开放经济体而言,自由贸易无疑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也是中国的利益所在。片面地主张在任何一个方向实行经贸活动的“关门主义”,最终损害的都只能是双边的实际经济利益。

应当看到,中国25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今天的经济繁荣,也使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中国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例2000年提高为44.5%,2002年再提高至50.2%,2003年更高达60.3%。其中进口总额的比重至2003年已达29.3%。而在此过程中,中国和日本又互为最主要的经贸伙伴:日本在华投资多年来一直保持首位,仅在前不久方始让位美国居于第二;日本与中国内地和香港两地的贸易总额2004年底已经高达22万亿日元(2150亿美元),占到日本去年外贸总和的20.1%,超过了日本长期以来最主要的贸易伙伴美国,足见中日经济互为依存的局面。

在这样的格局下,倘真得直接或变相“抵制日货”,不仅缺乏可操作性,而且势必从一起始就直接伤害中国自己的经济。特别是中国目前已经成了外国公司最主要的制造业基地,日本对华出口的60%最终将销往世界各地,这之中包括相当部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正有助于带动中国经济成长、就业稳定、国民收入提高。盲目地“抵制日货”,以情绪化态度对待与日本相关的经济行为,就在非理性的同时有了明显的荒谬性。
在分析“抵制日货”的利弊得失中,除了看重中日经贸关系惠及公众利益的大局,还出于维护市场环境中基本权利与道德规范的理念。须知消费者需求是一种客观存在,个人是否购买和使用日货,完全是个人追求消费者福利的理性决策结果,与对日本政府错误行为的批评与反感并无联系,也毫不相悖。这一消费者权利天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