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下周经济危机 现在做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6:27:14

首先搞清楚,经济危机的实质是商品供大于求,经济危机的后果是货币贬值且物价飞涨。

那么要规避经济危机的话,就要减少货币持有量,增加一些能抵抗风险的商品。

比如说一般等价交换物——货币会贬值,
那货币为什么会贬值?
因为货币背后的信用不能承受货币票面的价值了。
货币背后的信用由什么体现?
由外汇储备、金储备一类的体现。
那持有金子显然就能抵抗风险。

所以有句话叫:盛世买房,乱世买金。
就这样。

撤出一切有风险的投资,换取为现金或风险较小的投资

通货膨胀最大的危害就是财富重新分配,通货紧缩最大的危害就是生产力萎缩”---凯恩斯

经济发展的规律:萧条----复苏----繁荣---崩溃。这是一条自然规律,周而复。中国在20世纪以前主要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给自足式经济发展模式,产品的流通性比较差,更谈不上人力资源的大规模的流动,经济的发展往往受制于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往往是导致一国经济发生崩溃的导火索,而崩溃的推动力量就是战争,战争往往将国家拖入萧条状态,在经历大规模的资源和生命的代价换取了一股新生力量来将国家经济从萧条带往复苏至繁荣,由于财富的不能有效的流通,到一定的时候就再次发生崩溃。之后萧条----复苏----繁荣---崩溃这样一个循环再次开始,人类的进化是越来越聪明,这样大的循环时间周期也越来越长。中国自1840年的崩溃开始,一直到1949年中国进入了新的统一局面,结束了整个萧条的局面,中国人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百余年的战乱让中国千疮百孔,大量的人民流离失所,遭受外来力量的欺压凌辱,无数的善良的中国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1949年是中国的划时代的革命变化,中国结束了长打百年的萧条,开始走入复苏之路,中国人是勤劳聪明的,在不到60年的时间,中国的政治、经济已经可以在历史的舞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复苏之路,中国也付出了不少惨痛的代价,也交了不少学费。五十年代的盲目乐观“赶英超美”让中国再次进入了短期的萧条;没有较好的权力约束机制让中国再次进入了混乱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由于严重的官本位思想,导致中国为了短期的经济发展牺牲了大量后代所需的资源。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