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天生是皇帝,有些人却天生是臣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1:06:43
像张良、诸葛亮、刘伯温这些人都比他们的主子聪明,为什么他们不做皇帝却要跑去做别人的臣子?皇帝命的人跟臣子命的人他们的性格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注意,这里讨论的是白手起家的那种皇帝,世袭的不算在内。

历史是由无数细节构成的,然而,在“历史”这一宏大的场面面前,细节却往往被人忽略不计。而李亚平的《帝国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纪事》,就是通过对历史细节的再现,试图向我们揭示这个中国历史上皇权达到顶峰的王朝的兴衰密码。并透过这些细节,让我们看到了大明王朝历史的沉重。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大明王朝的砧板之上,只有帝王才是刀俎,而臣民皆为鱼肉。由于实行了相当彻底的各部分互相钳制平衡的制度,所以这个王朝在两百多年间,除了永乐皇帝朱棣与英宗复辟的特例之外,从来没有任何军事、宫廷政变的企图能够成功。所以,就算权倾一时如张居正、势焰熏天如刘瑾、魏忠贤,只要皇帝一反手,都逃不脱覆败的命运。

当天下人的天下变成一个人的天下,一个人的性格便可能会左右天下人的命运,而大明王朝的皇帝,或暴戾多疑,或阴沉偏狭,或荒唐无稽,可以想象,在这样一些皇帝的统治下,臣民们又怎么会获得好的命运,而臣民们没有好的命运,也就意味着这个王朝不配有好的命运。皇帝能左右天下人的命运,而天下人的命运也同样能主宰皇帝的命运。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可以说是一个不惜用白骨堆砌理想的人,客观地说,他有一些美好的愿望,但他却采用恶的手段去实现这些愿望。比如在处理洪武朝最大的贪污案“郭桓案”时,朱元璋将自六部左右侍郎开始的以下官员全部处死,足有数万人之多,而由于“寄赃遍天下”,所以“百姓中产之家大抵皆破”,其中无辜受累者应无数。然而一大批贪官倒下去,更多的贪官却又纷纷涌现。可见,害天下,帝王一人足矣,而救天下,却非帝王一人之力所能为也。

大明王朝不乏贤臣、能臣,然而臣之贤之能,却抵不过君之昏之暴。正德皇帝游戏人生游戏天下,万历皇帝三十年不理朝政,嘉靖帝沉迷炼丹求道、崇祯帝自毁长城……在这场皇帝与臣子的博弈中,臣子们一个个输掉了性命,而皇帝们则一步步输掉了江山。大明王朝的这些往事并不能因已经逝去而渐渐如烟,反而如血、如泪,滴落至今。掩卷而思,令人慨叹。

如果聪明就能当皇帝,那显然是荒谬的,当上皇帝需要很多因素,聪明只是其中的一个因,而这些因素是不善于被群众所总结和把握的;
但是,当大臣的往往会比较直观的展现出其自身的聪明才智,更容易让人民群众产生好感。

首先命题和“注意”的内容是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