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 学习啊,帮我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0:04:42
《三国演义》的寓意是什么

求求了

跪了

这篇文章是谈三国的寓意的...你可以参考一下
我们一向认为三国中尊刘抑曹的正统观念是显而易见的,以至于人们给关帝立祠,给曹操涂成白脸。然而,若仔细阅读对忠奸人物尤其是魏蜀
双方的描写,让人感到罗贯中似乎另有深意。

作为正面代表的关羽,固执倨傲,粗疏狭隘,怎可称为英雄?尽管他夜
读春秋,却不明大义,优柔寡断。他擅放曹操, 又以辱骂孙权破坏了吴蜀
联盟,这种武夫被称做英雄实在是笑话。在与魏将徐晃的交锋中,关箭伤
未愈,徐致以问候后坦然表示不能因私费公,多么鲜明的对照。汉室正统
皇族刘备,看似忠厚诚恳,可从罗笔下的尊刘里却能看出许多破绽,使人感
到刘备的人格颇值玩味。他貌似懦弱,但吞并同族兄弟却毫无愧色,而临
终托孤,掷儿于地都显示出他的虚伪本相。他逃离荆州时携大批老弱百姓
同行,这难以用愚蠢的仁义爱民和求慕德政来解释,焉知他本意不是迫行
动迟缓的难民阻挡曹军追击?蜀汉打着复兴旗号,从未众望所归,内部矛盾
重重,危机四伏。诸葛亮与关张的关系就始终不睦。黄赵马三人名列五虎,
却未受到重用。更不必说孟达等人的心怀异志,相比之下,西川降将庞德
在归降曹操后,被洗脑成了死忠于曹魏的大将,很能说明蜀汉的用人政策
存在问题。

这个政权光复中原?谈何容易。守成就已大不易。一个人清楚地认识
到了此节,他就是诸葛亮,已被神化的智多星。事实上,他不顾国力差距,
再三发动徒劳的对外战争,除了无关大局的战术性胜利以外全无进展。他
的动机恐怕不能仅由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或继先帝遗愿来自圆其说,否则无
疑与他对天下大势的精辟分析相矛盾。诸葛亮是否用意在于以伐魏为借
口维持自己对军政大权的掌控呢?在承平时节,他将面临不得不还政刘蝉
的难题,因此他必须保持对魏的攻势。结果就是蜀之元气在连年兵火中消
耗,魏灭蜀时并未花太多力气。诸葛亮和其后任姜维可谓难推其责。在诸
葛亮的隐居时期,就能看出他是个很爱惜羽毛并且私心较重的特点,他的协
助刘备更多的是一种宁为鸡头,不为凤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