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分化背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5 01:39:30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分化背景

背景: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商业的手段来维护清的封建统治。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

1.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面临政府统治危机。
2.清政府内部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发起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兴起“洋务热”后,在清朝统治集团内出现了洋务派。洋务派的出现,表明清朝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已开始分化。洋务运动初期的主要支持者,是在清政府满族贵族中影响颇大,地位较高的恭亲王奕?。同治皇帝即位后,慈禧太后为了扩大、巩固自己的权力,在垂帘听政期间,笼络恭亲王奕?,封他为议政王、领班军机大臣和总理衙门大臣,兼内务府大臣和宗人府宗令。奕?的权势日益増大,使慈禧感到不安,她在削减奕?等人权势的同时,转而扶植那些反对奕?的力量。

顽固派以大学士倭仁、徐桐、李鸿藻等人为代表,是清朝廷中与洋务派对立的势力。他们对于学习西方和引进西学深恶痛绝,认为是“用夷变夏”。他们鼓吹唯祖宗之法是尊,唯古圣贤是尚。顽固派在慈禧的支持下,有相当大的势力。从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分歧日趋激化。洋务派每项重要主张,都遭到守旧势力的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