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台”这词是如何来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7:31:07

月台yuètái

  【一、月台——古代的月台】

  在古代,人们赏月的主要场所是在“月台”。

  在建筑上,正房、正殿突出连着前阶的平台叫“月台”,月台是该建筑物的基础,也是它的组成部分。由于此类平台宽敞而通透,一般前无遮拦,故是看月亮的好地方,也就成了赏月之台。

  古人咏月台的诗词俯拾皆是。“未央楼殿倚天开,东北偏高是月台”(岳珂《宫词一百首》);“呼匠琢山骨,临水起月台”(汪莘《陋居五咏·月台》);“同上最高台,山头晚色开”(潘屿《饮张壹斋月台》),大致可以说明月台的建造方位。月台的功能主要用来赏月,“明从海上来,皎皎入我牖。何如登高台,对月把尊酒”,这是宋代宋敏求在《运司园亭·月台》中写的;“城端筑层台,木杪转深路。常此候明月,上到天心去”,这是文同在《阆州东园十咏·明月台》中的诗句。宋代的张舜民说:“明月光常满,使君罇屡开,何须待月上,日暮便登台”;而苏辙则有一首“夜色何苍苍,月明久未上。不上倚城台,无奈东南嶂。”陈文蔚有《月台观月》一诗:“秋来无日不登临,独喜今宵月满襟。仰面青天思把酒,寄情古调欲携琴。凉风舞袂身将举,白露沾衣夜向深。要看一台清影满,尽教移转碧梧阴。”以上诸诗,都足见赏月之夜上月台是古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古人登月台心情舒畅,思绪万千,会引发出各种人生感悟。南北朝时的梁元帝在《南岳衡山九贞馆碑》里有“上月台而遗爱,登云景而忘老”句。遗爱是遗留仁爱于后世,那是登临月台的一种愿望,而与云彩景色如此接近,更是忘却了自己的年龄。杨万里在望月时“高台走上青天半,手弄银盘濯银汉。唤起谪仙同醉吟,一面问月一面斟”,也真够浪漫的了。这里的谪仙无疑是指李白,“君能饮酒更能诗,一夕无月君不嬉”“君但一斗百篇诗,莫问有月来几时”。可见,月台的气氛已经深入到诗兴里面去了。

  【二、月台——现代的月台】

  进入火车站后方便旅客上火车的一段与铁轨平行的平台。由于旅客穿越铁轨很危险,所以月台多与地下通道或者跨越铁轨的天桥相连。以前上火车要爬一段铁台阶,新建的月台路面都与火车车厢内地板平齐,方便上下车,更体现人性化。
  城市地铁也有月台。
  现在提到月台很多人会想到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