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镇江有多少道路名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5:23:13
谁知道镇江有多少道路名称

镇江是座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三千多年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早在西周初期,镇江城内街巷已初显雏形,星移斗转,城市街巷规模逐渐扩大,盛时达400多条街巷,许多街巷名称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既反映了古城镇江特有的城市山林风貌,又体现出镇江的沧桑巨变。

  镇江城襟山带江,丘陵起伏,历存“三山五岭八大寺”之说,从南朝宋、唐、宋、元、明、清历代逐渐形成。三山,即月华山(千秋桥东)、日精山(三五九医院内)、寿邱山(江苏大学梦溪校区内);五岭,即骆驼岭(中街内)、梅花岭(南门大街磨盐巷内)、乌风岭(东门坡)、胭脂岭(胭脂巷内)、凤凰岭(城隍庙后);八大寺,即罗汉寺(中山桥旁京口饭店内)、善照寺和龙华寺(均在寿邱山上)、水陆寺(水陆寺巷内)、弥陀寺(弥陀寺巷内)、灵建寺(三五九医院东)、青苔寺(四牌楼万古一人巷内)、惠安寺(药师庵巷内)。古时,镇江城还有“一泉路、二道巷、三官塘、四牌楼、五条街、六摆渡、七里甸、八角亭、九如巷、十(石)浮桥”这样的民间传说。随着都市变迁,有些街巷名已不复存在了。

  镇江北临长江,古运河穿城而过,是贯通南北漕运的重地,素有“银码头”之称“西津渡古街、丹阳码头、溧阳码头、新河街、运河路、上河边、下河头皆因临水而得名。嘉定《镇江志》曾有上河下河巷记载。西津渡古街原是临江一条栈道,沟通了拓建于六朝渡江水道古西津渡,古街铺就了长青条石,深邃的车辙印记了古街的沧桑历史。古街上建有元代的石塔,清代重建的待渡亭、观音洞、救生会。数道砖砌券拱门上嵌有白石横额,刻有“同登觉路”、“层迹耸翠”、“飞阁流丹”等字句。待渡亭内遗有清代画家周镐的《西津古渡图》石刻。由古渡向西为晚清形成的街道店铺,街道两旁建有清一色砖木结构飞檐雕花窗栏的二层楼面商铺。

  宋代镇江城内有大市、小市、马市、米市、菜市五市。鱼巷、醋巷、粮米巷、柴炭巷、砖瓦巷则是过去鱼、醋、粮食、柴炭、砖瓦砂石建材集散交易场所。剪子巷、簸箕巷、棒棰营、篾篮巷、打索街、果子巷、磨刀巷都同当地居民多数以生产剪刀,制作簸箕、棒棰、篾篮以及编织绳索,经营果品,磨刀剪为业而得名。

  镇江历来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有回族、蒙古族、满族、朝鲜族、藏族、侗族、壮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他们的信仰习俗也逐渐形成了一些街巷名。如山巷附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