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什么是“皮筋效应”?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0:32:04

查看文章
皮筋效应2007-08-18 21:33
前几天去银行取款,填取款额时无意间瞥了一眼手中笔上所连着的一根绳子,那是拴在银行工作人员那里的一根绳子,就我的理解,应该时防盗所用,事实也确然。

后来听朋友所,银行邮局都会为顾客准备写字笔和老花镜,可最初,一个银行平均每天要丢五六支笔,每两天要丢一副花镜。钱虽不多,但很麻烦,顾客也会因工具缺失而埋怨服务不周。

丢失的原因可想而知,有人也许时习惯性动作,办理完业务,顺手把笔或花镜装进自己口袋;但不乏故意拿走的。我们当然希望只是前者。

于是,不知道服务部门哪位高明便在笔和花镜上拴了皮筋,固定在鞋子台上或服务人员哪里。有的用小线拴住。无论是皮筋还是小线,其实都没有多打受力。皮筋和小线的拉力都是小之又小。皮筋使用数天后,拉力便急速下降。也就是说,若有人想把笔或花镜拿走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很多人对此质疑,但奇迹确发生了。

谁想,笔和花镜果然从此不再丢失了。甚至有时小线和皮筋断了,但只要还带在笔上或花镜上,同样能起到防范作用。这个现象在生活里显得十分费解,但又十分普遍。

在城市街头,交协员拿着小旗拦截行人不要闯红灯但效果并不好;公车站牌夏,乘车人也很难听从服务人员得指挥,车一来大家蜂拥而上,但只要你将一根皮筋或小线作为“栏杆”啦起来,奇迹便会发生,人们便会自觉地站在皮筋的后面。

我想,这是因为人类的本能吧!在海底,潜水员拉起一条小线,鱼就会绕过它;在草原,人们同样拉起一根小线,动物们不是钻过去,就是跳过去,从不会考虑这条线一碰就断。

心理学家对这一现象分析后指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更注重“线”的存在,而不是文字的警告。一支被小线拴住的笔,哪怕它的力量再小,人们也会感到它的强大。只是它更温柔,更人性化。比那些强硬的措施更容易让人接受。

生活中,需要提示和警告的事情方方面面,这种漫不经心的温馨方式大概更适合我们人类。它又一种“点到为止”的奇妙作用。虽然带着警告的意味,但更多的却是温馨

随着点有规律地移动,曲线将产生皮筋伸引一样的变换,带来视觉上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