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本我矛盾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10:02:05
人的心理经常会产生纠结、矛盾,甚至混乱,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这是自我与本我矛盾的结果吗?如何产生的?如何调节?期待着理想的答案。

冲突是思想和行为不一致造成的。这个是本质。不论你的自我本我还是超我冲突了,只要在你的思想和行为上不体现出来,就没什么问题。

这回答你前两个问题。

至于怎么调节,《行动转变性格》。建议你看看这本书,看了是第一,关键是要照着做,做到位。本书介绍的属于森田疗法。不是三两句可以说清楚的。
同时,楼主的语言也很能说明楼主是个怎样的人。有着精神方面的高要求,缺乏实际行动力。

希望这本书,对你有所帮助。若是不去弥补高认知和低行动力的差别的话,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祝你安好!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对物质的欲望和对精神的欲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心里产生的纠结和矛盾多数就来自于社会上的各种约束,导致我们并不是如愿以偿的去做事情,由于我们每个人的观念和追求都不同,所以产生了形形色色的人,而总有一部分人的追求被社会的道德或者社会规范约束了,从而造成心里问题。
其实调整很简单,调整心态,人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应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虽然过程可能会有痛苦,但是结果一定是很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