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师兄师姐有天津自考《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串讲材料给小弟发一下,我可以在奖励30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2:57:51
我的油箱是haozhi2960@163.com.谢谢您了。
谢谢,各位师哥师姐的热心帮助,不过小弟要找的是天津自考科目《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串讲笔记材料,也就是按照自考大纲进行课程辅导的笔记材料,最好还有往年的试题。还麻烦各位给找一找,如果拿位招考合适的材料,希望各位再费心找一找。以下是大纲的指定教材。教材

1.指定教材: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中、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上中册1981年版,下册1985年版。

2.参考教材:郭绍虞、王文生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语言学家、文学家。原名希汾,字绍虞,江苏省苏州市人。1927年赴京任燕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并曾任系主任及研究院导师。后曾任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复旦大学、之江大学、光华大学、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解放后任同济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上海语文协会副主席、《辞海》副主编、中国语言学会顾问等多种职务。郭绍虞在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谚语研究;汉语音节、文字与文学语言的关系;汉字字体的演变;方位词、虚词的虚义研究;虚词研究。《试论汉语助词和一般虚词的关系》(《复旦》1959年第10、11、12期)是其语法论文的代表作。其中讨论了助词的问题,他不单纯地从语法的角度对助词进行静态的研究,而是从修辞的角度,从语言演变的过程,以《诗经》中的“言”字为例,辨证地揭示出汉语助词的种种特征,涉及了不少重要的语法

语言学家、文学家。原名希汾,字绍虞,江苏省苏州市人。1927年赴京任燕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并曾任系主任及研究院导师。后曾任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复旦大学、之江大学、光华大学、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解放后任同济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上海语文协会副主席、《辞海》副主编、中国语言学会顾问等多种职务。郭绍虞在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谚语研究;汉语音节、文字与文学语言的关系;汉字字体的演变;方位词、虚词的虚义研究;虚词研究。《试论汉语助词和一般虚词的关系》(《复旦》1959年第10、11、12期)是其语法论文的代表作。其中讨论了助词的问题,他不单纯地从语法的角度对助词进行静态的研究,而是从修辞的角度,从语言演变的过程,以《诗经》中的“言”字为例,辨证地揭示出汉语助词的种种特征,涉及了不少重要的语法理论问题。《汉语语法修辞新探(上、下)》(商务印书馆,1979年)是他的代表作。这是一部近60万字的语法理论的书,是一部语法修辞著作。该书的上编包括总论、简说和三个分论的简说,侧重理论;下编是总论及量词篇、虚词篇、词组篇三个分论,侧重语言事实。书中侧重探讨了语法研究的方法问题。他认为过去的语法研究之所以不能指导实践,是因为没有从汉语的特征上来研究语法。因此,他希望今后的语法研究能够多从汉语特征上加以注意,多为人民大众的实用着想。他认为汉语的特点在于:简易性、灵活性和复杂性,并对这三个特点给以详细的解释。他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