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和郁达夫或者和他写的《故都的秋》有关联的文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8:35:40
希望不要太长
比较好写点评的那种
谢谢

故都的秋点评

《故都的秋》,作者以深情的的感触,及细腻的的描绘给读者勾勒出一幅北国秋景图,使读者禁不住要爱上故都的秋了。

这堪称是一篇描写秋情、秋韵的美文。《故都的秋》是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深情颂歌。

文章一开头就紧紧扣住故都的秋“清、静、悲凉”之特点来描写故都的“秋味”、“秋意”,以抒发自己的“秋情”。如他写“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这里对北国之秋的深厚之情溢于言表,当然,不逢北国之秋犟劲十余年了。更是作者热盼北国之秋的急切所在。

为了引起读者的共鸣,对故都之秋那份神往之因,作者选择了具有代表性和富有特色的秋花、秋草、秋蝉、秋雨、秋实等景物,把故都之秋烘托的绚丽而彩姿,那清静且悲凉之情韵,含蓄且坚韧的品格,自然而然抓住了读者的心弦。接着笔锋一转,写到南国之秋像“二十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这巧妙的对比,都是为了渲染作者对故都的那份赤子之爱,而这不正是作者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和颂扬吗?

共451字
——————————————————————

叶兆言写郁达夫(很有意思,可作饭后小品读!)

郁达夫是一个天真的作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郁达夫是创造社中最无创造嘴脸的人。这一评价很中肯而且很实在,创造嘴脸是作家不天真的典型例子,我之所以喜欢郁达夫 ,就与喜欢他的天真分不开。
郁达夫有许多轶事可以供人闲谈。我读过不少谈论他的书,很少有人说他的不是,有些事放在别人身上不行,但是他做的就可以原谅。郁达夫的特点是做人太率性、真诚了,怎么想就怎么干。我想世界上有许多人都愿意随心所欲,但是真正能达到这一境界的并不多。就拿郁达夫追求王映霞这件事情来说,我们便可以想象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与王映霞初相识的十天里,郁达夫整个成了一个恋爱狂人。他向王映霞发起了闪电式的进攻,显然是闹了很多笑话,作为有妇之夫,他活脱脱像个浪荡子。然而他的冒险终于获得了成功。女人在爱的狂轰滥炸面前,往往会束手无策。女人需要男人去爱她们,且不说是王映霞,换了别的女人,恐怕同样躲不过郁达夫的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