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材料题,我没积分了,但恳请好心人帮帮忙!!谢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8:30:02
材料1 1853年,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向当时英国驻华全权代表,香港总督文翰建议:"大不列颠一国,或是在中国拥有舰队的三个外国联合起来,去制止这个毁灭性的战争,趁皇帝还据有能够缔结条文的地位时,向他取得这种干涉的报酬。"
材料2 1853年4月,英国翻译密迪乐致阿国礼:"……内战在扩大,长江中下游已为叛党控制。满洲人在帝国南半部的权力已被推翻,无可挽回,外国人去帮助他们干涉只会有无限期延长战事和混乱的结果……中立乃最切要的任务。"
材料3 1853年8月,文翰报告说:"宣布中立……如果不是唯一的政策,也是最好的政策,如给皇帝援助,那么必须是大规模的援助,而且如果叛党的势力广泛而远近地扩张起来,人民大众又普遍地愿意拥戴他们的统治者,这种大规模的援助是没有结果的。太平天国并不象不向我们就范的样子,遇有适当的机会和叛党协商时,我们从叛党手里可获得政治和商务利益,也可大超过执皇党。"
材料4 1862年,英国首相巴麦尊在下议院的辩论中曾说:"我认为,中国已改变它对外国和对英国的政策,既然恭亲王和那些同他一样的同僚们所奉行的政策证明了中国是准备和外人发生亲密的关系,而不是拒与接近,或力图阻止和外人发生任何一切往来,而且既然中国的政策是鼓励世界各国的商业,那么对我们来说,如果不努力协助这个开明的中国政府从事于改进的努力,那是自取灭亡的。"
回答:①从材料1到材料2可以看出英国对太平天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与史实,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②从材料3可看出英国"中立"政策的实质和动机是什么?

③材料4所反映出英国怎样的对华政策?结合史实分析其原因。

④材料4反映出清政府对西方侵略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导析】 本题主要涉及的是太平天国,西方列强以及清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有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交叉.对于太平天国运动,西方列强的态度经历了一个过程:由企图"干涉"到宣布"中立"再到联合"剿杀";对清政府:由战争到"和好",都是为了维护它的根本利益.清政府与太平天国政权是对立的,一直采取的是镇压,剿杀政策.目的是为了维护它的统治.最终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
【参考答案】 (1)由企图"干涉"到宣布"中立".革命势力迅猛发展,"干涉"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列强对太平天国抱有幻想.
(2)实质是待机扩大侵略.
(3)扶植清政府.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已在清政府手中取得大量侵华权益.辛酉政变后上台的慈禧太后,奕讠斤等人对列强奉行"和好"政策.
(4)反映出清政府认识到同外国侵略者保持"和好",才能维持统治.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共同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

变化及原因:始而企图武力干涉中国革命,是为了借此与清政府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取得新的侵华权益;转而采取“中立”政策,主要是慑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迅猛发展,并幻想通过与太平天国“协商:获取更多的侵华权益;最终支持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是由于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取得的侵华权益要借助清政府才能兑现,辛酉政变后洋务派上台,决定“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
实质:一切以维护英国侵华利益为转移;仇视和反对中国人民革命。

我只帮你找到了前两问的答案,是在教育网上找到的

括号内的是对每一句答案的解释1 从利用敌对到保持中立。原因是太平军已经基本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争取了对清政府作战的主动权。英国人如果贸然介入,就可能会延长战争,使局势更加混乱,(清政府在打击下已经快不行了,如果它得到了英国的帮忙就会厉害一点,太平军虽然很能打,不过也应此不能很快拿下清政府,所以说英国人介入会延长战争。)从而影响到英国在华的既得商业利益。(1953年时,被迫对外开放的商埠都在长江以南,换句话说,也就是清朝与英国人进行商业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