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避讳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8:06:51
唐太宗叫李世民 要避讳“世、民”
那么那个时期的世子如何称呼呢
不避讳世 民的单独出现???
不是波 那怎么柳宗元在《捕蛇者说》里最后那句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人”:民,避讳唐太宗李世民之“民”
(百科上看的)

还叫世子,唐代贞观年间,“世”字有因避讳而缺笔的,也有不避讳而直书其字的。如:

名标于汉丗。(贞观四年,安定胡公〈质〉墓志铭)
奄从他世。(贞观五年,君讳墓志铭)
公侯丗袭,将相门传。(贞观八年,处士李君〈继权〉墓志铭)
燕昭成皇帝七世孙。(贞观十六年,大唐吏部将仕郎范阳卢府君妻冯氏墓志铭)

这些墓志和墓志铭正反映了这一时期避讳制度并不十分严格的特点:臣民于君讳可避可不避,即使是在同一篇墓志中也有讳与不讳并存的现象。例如贞观二十年的《□忠墓志》中既有“世子无挺”,又有“本枝百丗”,前一“世”字直书不讳,后一“丗”字因避讳而缺笔

唐太宗一代雄主,非常开明,即位后曾下诏说只要“世民”两个字不连起来用在文字中,就不需要避讳.

“令曰:“依礼,二名不偏讳。近代已来,两字兼避,废阙已多,率意而行,有违经典。其官号、人名、公私文籍,有‘世民’两字不连续者,并不须讳。”(旧唐书·本纪第二)。古代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最早为“吏、民、礼、兵、刑、工”六个机构,其中“民部”在唐太宗时并没有为了避讳李世民的“民”字而改称,倒是到了唐高宗李治即位后,为了表示其孝心和尊崇,下令把“民部”改为“户部”

唐太宗曾经下令,只要不出现世民连用,并不避讳单独出现的世、民
说王公的世子还称世子,如果地位够高,得称王太子

有种说法是李世民在世时只规定“世、民”二字只要不连在一起就可以,之后其他皇帝时 “世” 改为“代”“系”,“民”改为“人”。

叫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