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过猛不是正好提升了我们的生活水平吗?怎么会造成那么大的通货膨胀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9:00:46

不是这么简单的,我国经济发展过热,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惯性,比如,企业在一片大好的形势下积极发展生产,但是如果人民生活水平一旦滞后一点的话,生产并不能立即减缓,而防止这些过剩产品的滞销的方法是多发行货币或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但是本来市场中所需要的纸币是总的需要货币量(注意纸币和货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以货币流通次数。如果发行的纸币过多,就会导致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量下降。人民的收入好像是提高了,但实际的购买力下降了。那这是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吗?

同意. 正确.关键是扩张的货币政策.

要搞清基本的供求原理。

从供求原理角度分析,经济发展过猛,对各生产要素的需求会大幅增加,造成供不应求,要素价格上涨;要素价格上涨,反过来必然导致要求需求下降,进而生产减少,经济衰退。

加上预期作用,要素价格过度上涨后回落,通常不会回到均衡价格水平,而必然低于均衡价格水平,是为振荡。而经济发展越猛,振荡幅度必然越大。所谓经济周期,实际就是经济增长围绕均衡增长水平的振荡,经济增长过猛达到振荡峰值后,随后的回落会跌入谷底。

经济振荡的伤害是巨大的,不仅仅是振荡谷底的经济增长放缓,严重时还会带来巨大的社会问题,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上世纪20-30年代的美国经济危机,有大面积的失业,一方面是产品的滞销、积压甚至牛奶倾倒入海,另一方面是饥民流离。相伴的还有金融动荡,股市崩盘、银行破产等等。

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之一就是熨平经济周期,避免经济增长过猛或过慢。

呵呵,关键就在这个“过”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