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贵与卑微”为话题的作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0:41:29
800字左右~!这个话题太难了,不知道从哪下手写·!所以 请大家 帮一下忙·!谢谢谢谢o(∩_∩)o...

高贵与卑微

当年,香港有名的大社团洪兴开例会,包皮被帅坤煽了一记耳光。因为包皮越级发言,且对帅坤不利。帅坤说:人要分尊卑。包皮是小弟的小弟,帅坤则是舵主级大佬,并有实力问鼎总舵主。这身份的差异,便构成了帅坤眼里的尊卑。(详情可见《古惑仔》第一部。)

如你所知,帅坤虽然是当时黑道上红极一时的人物,但终究是个粗人(要不也不会在如日中天时被人轻松解决),对事物的认识总是有其局限性。因此,其之尊卑观,大抵上是不很靠谱的。

国学大师王国维找了三句话,分别是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用以指待境界的变化。

这番比喻,看似高深唯美,其实也就是弹弹“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故调。之所以别处心裁把它形容的意境纷飞,恰是因为王先生本人,终其一生未曾踏足看山还是山的境界。

以王先生惊尘绝艳的才华,尚只看山非山,以身价定人尊卑的帅坤,显然是和大多数人一样,停留在看山是山的第一境界中不可自拔。

出身。背景。阶层。地位。职位。年薪。财产。乃至穿衣打扮。诸如此类,是人们对于一个人评价的主要考虑因素。而当两个人在这些因素上产生较大的差异时,尊卑以此而发生。

犹为可悲的是,在面对此类因素远高于自己的对象时,自惭形秽常常是自己先开始感受的。

当然,社会的普遍观点是这一现象诞生的源头。人们对于物质条件的看重,最终导致物质凌驾于精神之上,对物欲的追求变得无止境,琐碎的烦恼因此更为琐碎。

可庆,大部分终究不能代表整体。阮籍骑驴赴东平,王猛扪虱谈天下,对于拥有强悍精神的个体而言,社会的俗规陋见仅仅是一个笑话。健全的人格在多数世界的对面独自构成壮丽的风景,即使孤独也被自己忍受、消化和品味。

于是一种山不是山的认识慨然出世:所有物质层面赋予的一切,在独立的精神世界中化为飞灰,最终判定尊卑与否的是一个人的心志与胸怀。

一个精神萎靡之辈,纵富有四海也不过是个可悲可笑的小人物。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