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沿直线A到B,前半时以速度V1匀速运动,接着后半时以速度V2匀速运动,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22:30:38
物体沿直线A到B,前半时以速度V1匀速运动,接着后半时以速度V2匀速运动,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答案:(2V1V2)除以(V1+V2)
为什么不是:(V1+V2)除以2

平均速度是总位移除以总时间,

如果是前后两半是指的路程相同就是原来的答案:
设总位移是2S
前半路程用时是S/V1.后半路程用时是S/V2.
所以平均速度是2S/(S/V1+S/V2)=2V1V2/(V1+V2)

如果是前后两半是指的时间相同就是你说的答案:
设总时间是2t.
总位移是
V1*t+V2*t
所以平均速度是(V1*t+V2*t)/2t=(V1+V2)/t.

不知道原来题目是怎么说的,你这里说的原题不清楚,什么叫做前半时? 是指前一半的时间,还是走前一半路程的时候?

你这是涉及特殊情况下平均速度的计算的问题,如果以两种速度(V1 V2)匀速运动,有两种特殊情况,一种情况是两种不同速度运动,但经过的路程相同;还有一种情况是两种不同速度运动,花的时间相同。我们把前一种情况叫做等距平均速度,第二种情况叫做等时平均速度。
根据平均速度V=总路程S/总时间/t。第一种情况关键要求两段路程的时间,路是知道的,第二种关键时要求出两段路程,时间是知道的。所以代入公式后,化简可以得到两个特殊的平均速度的公式:
等距平均V=2V1V2/V1+V2
等时平均V=(V1+V2)/2。
推导过程按上面提示,自己推导吧。

答案是(V1+V2)/2,不是你说的结果。你说的情况是前半距离匀速V1,后半距离匀速V2就是2V1V2/(V1+V2)。 假设匀速时间为t,则总距离是V1t+V2t,总时间是2t,那么平均速度就是总距离除以总时间,是(V1+V2)/2

A物体与B物体以不同的速度用不的力撞击对方??? A,B两物体相距5m,A在前,B在后,A正以V=14m/s的速度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 质量10kg物体以30m/s速率沿半径为60m的圆形轨道运动,当物体从A运动到B时,物体和圆心连线转过90 物体A 物体B 摩擦力 物体a撞物体b 某人原计划骑车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由A第到B地, 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线速度为10m/s,物体从A到B速度增量大小为10m/s 物体A在物体B的正上方距B为H高度,当B从地面以初速度V0 悬挂质量m=10kg的物体另一端由人拉着以水平速度v=5m/s从B点走到A点,A与B相距L=4m,B点在滑轮的正下方 一飞机以150m/s的速度在高空中水平匀速飞行,相隔1s先后释放A、B两物体,若空气阻力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