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王制遂灭,谮差亡度”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8:09:58

  1. 但是这样做(指废除井田制)后,先王的制度(指奴隶制)被毁灭了,身份等级的划分乱了法度。

  2. 出自:《汉书·食货志》

  3. 对于中国历史上非常突出的农业与工商业的关系问题,封建统治者“农本工商末”的对策,以及与此相关的专卖制度,都可从《食货志》中找到来龙去脉。反映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先进耕作技术,比如区田法、代田法等《食货志》中也都有详细记载。就思想成果来说,管仲、商鞅、桑弘羊、刘晏、王安石、张居正的经济思想,以及他们改革赋税制度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思想和实践,在《食货志》的记述中也都历历在目。

原文: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翻译:这里所说的“开阡陌”是商鞅的重大措施。“阡陌”就是田间的封界,如小沟、土埂之类。在商鞅以前,田地都分成小块,每块一百亩,块与块之间有封界,以为界限。这就叫“阡陌”。南北曰“阡”,东西曰“陌”,合言之,称为“阡陌”。这种地块是以前用以分封诸侯的计算单位。也是以后的按人口授田的计算单位。照李悝的“尽地力之教”所规定的,每一个农民可以受得一百亩那么大的一块田地,养活五口之家。随着农业技术的提高,一个农民能够耕种的田地,不止一百亩。这种计口授田的制度就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束缚了。阡陌也就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商鞅开“阡陌”,就是把这些阡陌都挖掉,把限制打开。“开”字的意思是打开,不是开设。

司马迁记载说:(商鞅)“为田开阡陌”。(《史记·秦本纪》)这是商鞅第二次变法中的一件重要措施。又说:(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商君列传》)又记述蔡泽的话说:(商鞅)“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这讲的是“开阡陌”所产生的效果。

在奴隶社会中,土地这个生产资料为奴隶主所占有。耕种的收入全归奴隶主。奴隶只是像牛马一样,于劳动之余,吃一点充饥的东西。这是奴隶制的剥削。李悝的“尽地力之教”是把土地包给土地的耕种者,每人包一百亩,土地仍归国家的统治者所有。在每一个包土地的人的收入中抽出百分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