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组织能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01:03:22
我写日记的时候总感觉组织不好文字,写完后读一遍总觉得整段话不连贯顺畅,或者意思没有表达清楚等等,是应该怎么看哪方面的书好呢?

多多积累,大家都你这个样,除非语文功底好的..

多看多读多想 还又就是自己一定要有兴趣就一定写的好啊

1、《文章例话》叶圣陶
内容提要
选一些好的文章给少年们读读……我在后面说些话……就普通文章的道理跟读者谈谈。
我要告诉读者,写文章也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儿,艰难的事儿。文章的材料是经验和意思,文章的依据是语言。只要有经验和意思,只要会说话,再加上能识字会写字,这就能够写文章了……所谓好文章,也不过材料的精当一点,话说的确切一点周密一点儿罢了。
这本小书选录了二十四篇文章……我决不说这些文章以外再没有好文章,我只想给读者看看,这样的文章就是好文章了。要写好文章绝不是铺一张纸,拿一支笔,摇头晃脑硬想一阵就能办到的事儿;读了这二十四篇之后至少可以悟到这一点。
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了习惯才行……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必须化为习惯,在不知不觉之间受用它,那才是真正的受用。读者看这本小书,请不要忘了这一句:养成习惯。
2、明清八股文鉴赏
本书为了帮助读者诸君了解什么是八股文和八股文的形式而编纂的。明代是八股文的源头,清代八股文继承的是明代诸体皆备的成熟形态,本书将明清名家的作品作为入选对象,这些八股文能显现八股文的特征,能反映八股文的演变过程,能显现这些历史名人不为人知晓的另一面。
(应试捷径成公开秘密 教师不敢让学生发挥

据记者调查,小学毕业考核作文如此“应试”是在2000年以后愈演愈烈的。“1996年,我带六年级毕业班的时候,好多孩子都还是自己写作文,靠临场发挥。那时虽然也有老师私下摸到区里出题的一些规律,让孩子提前准备,但情况并没有这么严重。”一位语文教师告诉记者,“现在,老师给孩子和家长出题目,家长和孩子按题目找范文,或者自己提前写范文让老师帮忙修改,然后把范文背下来,到考场上直接套。这种做法已经是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公开的秘密了,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是这么操作。”

尽管小学毕业考核作文成了八股文,尽管老师、家长对此都颇有怨言,但要改变这种情况却并不容易。很多小学语文老师表示,老师们也知道,这种生搬硬套地应试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甚至还会限制学生的想象空间,扼杀学生的创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