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离子碱性强弱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8:04:02
HF是弱酸,HI是强酸,
也就是说 酸性:HF<HI
由此可判断它们的共轭碱的碱性:F->I-

而Lewis酸碱理论说,
“碱是在反应过程中能够给出电子对的物质”,
那么我是否可以理解为,物质给出电子对的能力越强,碱性越强呢?

如果可以这么理解的话,
F-和I-都是一价卤素离子,性质类似,
而F-的半径远比I-要小,
所以F-的还原性(失电子能力)远比I-要弱。
那么,
F-给出电子对的能力也是应比I-给出电子对的能力弱的,
那么它的碱性也应比I-弱。

这与事实不符,为何?是我理解的Lewis酸碱理论不对么?如果我没理解对的话,Lewis理论中如何判断酸碱的强弱呢?
4。Lewis理论,也叫“电子理论”
缺点:在判断酸碱强度时,电子理论和质子理论有部分冲突,如对Zn2+的判断

Zn2+是怎么样的矛盾呢?我举的卤素离子的例子就属于矛盾之列么?

鉴于前面有位同学问的酸碱理论的分类问题,由于内容较多,就专门开贴说明下,算是知识贴,我们大家一起长长见识吧。具体内容只有我们大家一起多看书了,这里只是简单介绍下而已。

1。Arrhenius理论,也叫“水-离子理论”
定义:凡是水溶液中只产生H+离子的物质就叫酸,只产生OH-离子的就叫碱。
重要性及优点:是建立在电离理论之上,大众最熟知的经典酸碱理论。建立了对酸碱强度的定量描述;适用于pH计算、电离度计算、缓冲溶液计算、溶解度计算。
缺点:不能说明Ac-,F-,(CO3)2-,NH3也是碱;不能说明NH3与HCl是酸碱反应;错误的认为水中有“NH4OH”这种物质;不能说明非水质子溶剂(液NH3,液HF)和非质子溶剂(液SO3,液N2O4,液BrF3)中的酸碱反应;不能说明无溶剂体系的酸碱反应(固体BaO和液态或气态SO3反应生成固体BaSO4)

2。Brownst-Lowry理论,也叫“质子理论”
定义:任何能释放出质子的物质叫酸,任何能结合质子的物质叫碱。
酸=碱 + 质子(H+)
重要性及优点:提出了“共扼酸碱对”的概念;将酸碱概念从“水体系”推广到“质子体系”。
缺点:不能用于非质子溶剂体系

3。溶剂体系理论
定义:凡是在溶剂中产生该溶剂的特征阳离子的溶质叫酸,产生该溶剂的特征阴离子的 溶质叫碱。
重要性及优点:典型的自偶电离;将酸碱理论从“质子体系”推广到“非质子体系”;能很好的说明以下反应
①Fe3+ + HCO3- --> Fe(OH)3 + CO2 (未配平)
②乙酸 + KH --> H2 + 乙酸钾
③NH4Cl + KNH2 --> KCl + NH3 (未配平)
④SbF5 + KF --> KSbF6 (液态BrF3体系)
⑤SOCl2 + CsSO3 --> CsCl + SO2 (未配平);适用于非水溶剂体系和超酸体系。
缺点:只能用于自电离溶剂体系;不能说明在苯、氯仿、醚等溶剂体系中的酸碱反应。

4。Lewis理论,也叫“电子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