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哪里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5 07:27:16

出自写史记的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原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屈]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菙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意思: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为人民而死);有的比鸿雁的毛还轻(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而死)。

见于《史记》里面的《汉书·司马迁传》及《文选》卷四十一:《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屈]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菙楚受辱,其次剔[剃]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最早出自于《汉书·司马迁传》中的《报任少卿书》。
2、整段话是这样的: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而世俗又不能与死节者次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仆虽怯弱,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亦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意思是:我的先人,没有获得剖符、丹书的功劳,(所谓剖符、丹书,是古代国君给立了大功的臣子的凭证。剖符,把竹符分作两块,君臣各执一块,上面写着同样的誓言,表示永久信任;丹书,把誓词用朱砂写在铁制的契券上。有这种东西的功臣,其子孙若犯罪,可获赦免。)他们只是掌管文献、史籍、天文、历法一类的事情,近乎占卜、巫师之间的官,就像乐工、优伶一样被畜养着而受到世俗的轻视。假如我伏法被处死,就像九牛身上失去一根毛,同蝼蚁又有什么两样呢?世俗之人是不会把我的死同死于节义的壮士相提并论的,只是认为我智虑穷尽、罪恶极大,自己无法解脱,而终于被杀罢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自己的建树本来就被人轻视所造成的。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死得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

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谈谈你的价值观 人固有一死出自司马迁什么文章 古人()说过:“人固有一死......” 中国古时候有个叫做司马迁的文学家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上面句子中的整体认读音节 解释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不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司马迁说的话? 人固有一死,或轻如鸿毛,或重于泰山出自司马迁什么文章 司马迁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阐述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伟大意义, 还有哪些名人说过的话也能说明?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司马迁在他的那一本书里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