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不要课件,要原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2:03:05

我们祖国的建筑,具有久远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传统。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我国古代宅第和园林建筑,逐步形成了多种类型,它们各有特点,具有比较固定的制式。人们常常提到的有厅、堂、楼、阁、亭、榭、轩等。这里仅就这几种建筑作些简单的介绍。



厅在古典园林或宅第中,多具有小型公共建筑的性质,用来会客、宴请宾客、观赏花木,需要用较大的室内空间来满足接纳众多宾客的要求,因此,在建筑群中,厅的体量往往是最大的。门、窗等装修也是最考究的。厅的造型典雅端庄,前后多置花木、叠石,使人们在里面就能够欣赏园林景色。有些厅四面都开门窗,称为“四面厅”;有些厅由前后两幢长方形房屋并在一起,以增加进深,扩大室内空间,但两幢房屋的结构又常自成体系,称为“鸳鸯厅”。还有一些厅当中少用几根立柱,代之以自梁悬吊的木雕花篮,这就是江南园林或住宅中所特有的“花篮厅”。



堂常常是对居住建筑群中正房的称呼。它是长者居住的地方,也常作为举行家庭重要庆典的场所。在离宫型园林中,供居住用的那一部分建筑也往往称为堂。如颐和园内光绪居住的四合院正房名为“玉澜堂”,慈禧居住的四合院正房名为“乐寿堂”。一些文人、士大夫喜欢把自己宅第的正房叫做堂,如“世伦堂,,“秉礼堂”“慎德堂”等等,以标榜其风雅和有德。堂多位于居住建筑群的中轴线上,体型严整,整修瑰丽,一般作两坡悬山、硬山屋顶,偶有用歇山顶的。室内往往用隔扇、屏门、落地罩、博古架、太师壁等分隔空间。



“重屋曰楼”,这是古人常说的一句话。从古代建筑实例来看,这“重”字不限于两重,二层以上的就可称之为“楼”。楼有很广泛的用途,在宋画《清明上河图》中绘有作为商业建筑的茶楼酒肆;在明、清的住宅和园林中有作为卧室、书房和观赏风景的楼,如“见山楼”“明瑟楼”“听橹楼”等等。古代建筑中还有许多不同于前者的楼,如汉画像石所刻的大住宅旁的“望楼”,北宋在汴梁城中所建监视火警用的“望火楼”,古代城防工程中的敌楼、城楼,许多古城中的钟楼、鼓楼。它们虽然很高,但多数不是“重屋”,下半部有的以木构架支撑,有的是夯土台或城墙。楼的体型繁简不一,人们常见的钟楼、鼓楼、城楼是较简单的型式,历史上曾出现过体型非常复杂的楼,如宋画中的黄鹤楼。类似这样的建筑今天已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