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后面带个则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9:16:20
比如
^^^^ 凑和把,, 还算OK则~~~
大臀也真是舒服,,,去日本玩则!!
可是我想知道的是后边的则具体是什么意思

你说的是日常用语了,或者说是非规范语言,跟现代汉语或是古代汉语的语法没什么关系了。只不过是年轻人为凸显个性而加的后缀,相当于“吧”的意思,通常是化用了一些方言(则,我感觉像是我们说粤语时的“ZA(二声),也就是个句末语气词,没有语法或表意的意义”),同类如“撒”“答”等。

一、语气词

用在句末,常与疑问代词“何”一起构成“何则”,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呢”。

例:宋人闻之,俨然感悦,而晋国日昌。何则?以其诸逆存顺(《韩诗外传·卷一·第二十二章》)

二、名词: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同本义
则,等画物也。——《说文》
则,法也;则,常也。——《尔雅》
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管子·七法》
均守平则。——《周礼·大司马》
法则以驭其官。——《周礼·太宰》
掌则以逆都鄙之治。——《周礼·太史》。注:“亦法也。”
有物有则。——《诗·大雅·庶民》
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子·形势》
又如:则天(以天为法,治理天下);则度(法度);则效(则象。效法)
等级(由则的划分等级引申而来
《坤》作坠势,高下九则。——《汉书·叙传下》。颜师古注引刘德曰:“九州土田上中下九等也。”
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王莽时以土方五十里为一则,为子男封邑
标准权衡器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史记》
榜样.如:以身作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