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克上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20:56:53
《网球王子》里日吉若的口头禅

就是下级挑战上级

“以下克上”的文化倾向盛行于镰仓时代至南北朝时期,在室町时期到达繁荣顶峰。一般来讲,以下克上的现象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其意思一般特指身份地位低的人不顾身份秩序的桎梏,对身份地位高的人进行政治上和军事的叛乱侵犯。
“以下克上”的历史起源和原因:
  “以下克上”这一用词原本发现于六世纪中国隋朝的书卷中,是表现战国时期社会风潮的象征词。建武期间,社会混乱不堪,《二条河原讽刺文书》一书便极其讽刺性地描述为“以下克上,动乱层出不穷”。正如兴福寺的大乘院主持对应仁之乱中大和布留乡乡民的自发起义暴动所感叹的那般“自上而下的根基,早已失去了绝对威严”。在当时,“以下克上”通常被理解为:公家被武家、将军被地方统领、守护大名被守护卫士尤其是身份地位低者篡夺了政权。但在具体的情况下,并不一定非要消灭君主,只要达成其夺取政权的目的,也可劝退君主归隐或将其流放。
  那么,为何深受武士道精神熏陶的武家社会却做出以下克上如此不道德的行径呢?笔者认为以下克上的社会风潮与传统文化失之交臂,和当时时代的社会背景不无联系。也可以说,以下克上的社会风潮是伴随着社会的动荡不安而产生的,并非是战国时期的专属物。只不过说足利当政时期,社会治安最为动乱,从而最终引发了以下克上这一滥觞。此外,中世时期的武家社会,君主于臣子而言,并不是绝对性的权威存在,君主和臣子是相互依存、共同协作的命运共同体,两者之间的生死存亡是息息相通的。因此,君主一旦无视臣子们的意愿,往往会引起群臣共愤,从而遭到弹劾。有些情况下,臣子们将推举他们当中的权威者取而代之为新一任君主。
  还需说明的是,以下克上运动的主力是下层人民。基本形式为,深受劳役之苦的老百姓愤起抵抗各地领主,抑或是跨地域的联合起来进行规模性的农民暴动。从普通老百姓成长为一方首领,他们不断反抗着室町幕府和守护大名所支配的陈腐体制,又不断地被镇压,不断兴起党派间的斗争以及起义暴动,试图开始建立起新的土地分配制度时,又再次被镇压。如此这般,战国时期的历史大舞台,广泛演绎着统治者间上下、新旧势力的反复更替的舞台剧。

就是下级挑战上级。做臣子的通过杀害、流放君主等方式,将君主取而代之。
以下克上,将军被弑除了伊势长氏崛起于关东地方,成为新时代大名的代表外,日本各地也开始出现以下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