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酷”为话题的一篇作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1:45:31
这里所说的酷不是穿的衣服酷,也不是某动作的酷,这里的酷是说你做的某件事很有意义,是指你做的事情很酷,而件事是很有意义的,比如:你参加了某个很有意义的活动,帮助某个有困难的人...

"酷",这个词是近些年青少年流行语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重要词语。当代青少年对某一个人、某一种行为表示赞赏会说"酷",如果赞赏到极点就会说"酷毙了"。那么,"酷"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

"酷",英文COOL的汉语译音。COOL本来是冷的意思,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成为美国青少年的街头流行语,初期是指一种冷峻的,反主流的行为或态度,后来泛指可赞美的一切人和物。七十年代中期,这个词传入台湾,被台湾人译成"酷",意思是"潇洒中带点冷漠"。九十年代,它传入大陆,迅速取代了意思相近的"潇洒"一词,成为青少年群体中最流行的夸赞语。这个词语在流传过程中含义不断丰富,现在它的含义可以表示广泛意义上的"好",并不仅仅只是表示"潇洒中带点冷漠"的意思了。虽然"酷"是"好"的意思,但青少年心目中的"酷"跟传统意义上的"好"是不同的。他们如果称赞一个人"酷",那么这个人或者在衣着打扮、或者在言行举止、或者在精神气质上肯定是特立独行、充满个性的,绝对不是老一辈人所欣赏的那种纯朴热情、循规蹈矩的"好"。"特立独行、充满个性",正是"酷的精髓所在,也是当代青少年青睐和欣赏"酷"的真正原因所在。

"酷"来自《罗马假日》这个影片。女主角剪了头发后,觉得十分凉爽,就摸着后脑勺说:“cool!”电影播出后,许多女孩子都去剪了头发,并且学着女主角的样子摸着后脑勺说:“cool!”后来传入台湾,被翻译为“酷”。

众所周知,我们的教育界长期以来奉行的是一套规范化、程式化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许多青少年缺乏独立的人格和个体意识,总是被动地服从集体、服从组织,为社会无私奉献,将自我消溶在群体之中。青少年受的教育越多,掌握的知识越多,也就越 来越千人一面、千人一腔。青少年的个性及个性所衍生的思想、见解荡然无存,青少年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了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