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到底想不想当皇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08:54:13
曹操已经是有皇帝之实,无皇帝之名。那曹操心里到底想不想当皇帝呢?回答着,请拿出证据。

其实挺矛盾的,在年轻的时候,是非常慎重废立之事的,而且也不赞成废了汉献帝。但当霸业越来越大的时候野心也就跟着成长了,从《让县自明本志令》里说出了大部分实话可以看出这点。虽然曹操实行严刑峻法,但是他受儒家思想还是很深的,而且他也不愿意违背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因此他才说:“若天命在吾,则吾为周文王。”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是曹操才延长了汉朝的命,曹操一死不就汉朝就没了。如果换作其他军阀诸侯早就废了汉献帝了。

曹操一生未称帝。他死前不久,孙权因为夺荆州、杀关羽,与蜀交恶,不得不向曹操示好。遣使上书,建议他“早正大位”,曹操说:“是儿欲吾居炉火上耶!”。

其实,曹操不是不想当皇帝,只是前车之鉴使他不敢登上皇位罢了。所以,拥有最高权力,却又不是九王之尊的曹操,对于任何觊觎这份至高无上权力的人,总是格杀勿论、疯狂镇压的。正因为他自己无法得到这个崇尊之位,别人想得到,他一定是要与之拼命的。因此,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正如他给行军时拟的口令“鸡肋”一样,吃,吃不下去,吐,又吐不出来。他一方面把自己的女儿曹节下嫁给汉献帝,除了政治上的笼络外,不能说曹操对于这个尽管是符号的皇帝,未必敢太不恭敬。但另一方面,又根本不朝请,履行一个臣子的义务。虽然曹操不断地在诗文中表露自己,如“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中,对于周公褒扬的同时,实际也是在自我标榜。可对比自己小26岁的献帝则根本不放在眼里,动不动就跑去发一通脾气,吓得人战战兢兢。

汉献帝曾拱手要把皇帝位置让给曹操,但他始终不称帝,只为王,这是他征讨黄巾起义以来数十年的既定方针。后代人称曹操为奸雄是很有道理的。曹操一生,最奸之举,莫过于不夺帝位,而拥帝权,既捞取名声,又得到实惠。

事实上,曹操的代汉意图早就昭然若揭,但至死他也没有迈出最后的一步。如果曹操要当皇帝的话,从山东进军洛阳时就可以把献帝废了。曹操为什么自己不称帝呢?据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他知道,在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之时,挟天子以令诸侯,要比他称帝讨伐更加名正言顺。他若废帝自立,诸侯会联合起来反对他;从当时形势看,如果贸然称帝,确实会给政敌和拥汉派势力一个舆论上的借口,使自己在政治上陷入被动。综观曹操的一生,内部的反对和反叛大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