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废相,废的是宰相?还是丞相?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03:17:43
至于宰相和丞相的区别我知道,不用废口舌.
针对我的问题解释一下行了.

明史载朱洪武原话如下:

朕罢丞相,设府、部、都察院分理庶政,事权归于朝廷。嗣君不许复立丞相。臣下敢以请者置重典。

丞相

废除丞相制,时任丞相的是胡惟庸

宰相就是丞相

宰相作为帝王之辅佐,由来久远,基本上可以说,中国自有帝王始,就有辅佐朝政,处理
实际事物,掌握次高权力的宰相这一可称“天下第二人”的职务。
到明初,明太祖朱元璋终于废除了宰相制,这不是一时的冲动,是在他建国为帝后,为了
巩固帝权,经过多年的思虑和谋划,才决定的。最初,他对设立宰相辅佐国政的制度,也
是一如前代,并无疑虑。早在他还是称为吴国的时候,便已经设立起了丞相的职位了。从
吴至明,宰相都称为丞相,共有左、右二员。那时位居左丞相的是李善长,位居右丞相的
是徐达,丞相任所称中书省。明代曾出任职丞相的只有李善长、徐达、汪广洋、胡惟庸四
人,时间只从洪武元年到洪武十三年,在胡唯庸以谋反罪被诛以后,中书省也随之而被撤
消,此后巫相的官位和职所也就化为乌有了。

首先要说的应是李善长。李是在朱元璋还是郭子兴的部将之时便与他在军中共事的旧人和
朋友,他们原是相交极厚,彼此非常相得。李善长其人,史称“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
言,策事多中”。是朱元璋倚为萧何、张良式的人物,从指挥作战和组织供应,他都兼管
。建国之初,一切有关政、经等项的法规和制度,礼节和仪制,也都是由李亲自加以制定
,或者由其牵头的。所以,在最初封公的六人中居于最先的地位(其他五人是徐达、常遇春
的儿子常茂、李文忠、冯胜和邓愈)。

然而,建国之后,朱李开始逐步相离了。李善长“外宽和而内岐刻”,任相时他敢于任事
,当机立断的惯例并未有所收敛。而对于在已经身处皇位,成为开国之君而又疑心极重的
朱元璋看来,这样的做法,却是太过目中无人。次数一多起来,更觉忍无可忍。他对李的
不满,便是由此开始,只不过隐忍不发而已。到洪武四年,机会恰好到来。恰好李善长患
病在家,自觉多日未能前往中书省治事,心有未安,便上疏恳请致仕(退休)。他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