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 阅读理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0:12:16
《包拯》选段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供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无言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1、解释划线字的意思。(1分)
(1)徙知端州( ) (2)以遗权贵( )
2.翻译下列句子: (2分)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3.仿照例子,分别用一句话概括选段中另外两段话的意思。 (4分)
例:第一段:突出写包拯为官廉洁。
第二段:
第三段:
4.选段从多角度刻画人物,(1分)
从正、侧面描写的角度来看,选段第一、二段是 描写,第三段是 描写.
5.人们把包拯比作什么?为什么?请结合第三段内容回答。 (2分)

6.根据你对包拯的了解,结合本文内容,你认为包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分)

1、解释划线字的意思。(1分)
(1)徙知端州(转任到 ) (2)以遗权贵( 赠送)
2.翻译下列句子: (2分)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阎王爷和包大人是疏不通关系的

3.仿照例子,分别用一句话概括选段中另外两段话的意思。 (4分)
例:第一段:突出写包拯为官廉洁。
第二段:机、智反应敏捷、对答得当
第三段: 清廉正直世人皆知
4.选段从多角度刻画人物,(1分)
从正、侧面描写的角度来看,选段第一、二段是 正面 描写,第三段是 侧面 描写.
5.人们把包拯比作什么?为什么?请结合第三段内容回答。 (2分)
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
6.根据你对包拯的了解,结合本文内容,你认为包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分)
第一段:突出写包拯为官廉洁。
第二段:机、智反应敏捷、对答得当
第三段: 清廉正直世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