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O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示踪原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17:31:54
18O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示踪原子,用仪器可以观察它在化学反应中的行踪。在某一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不含18O),加入a克带标记的18O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其中的氧元素全部为18O,)如果保持其温度不变,其结果是
A. 无水硫酸铜不再溶解,带标记的无水硫酸铜粉末没有改变
B. 溶液中可以找到带标记18O的SO42-,白色粉末为蓝色晶体,质量小于a克
C. 溶液中可以找到带标记18O的SO42-,白色粉末为蓝色晶体,质量大于a克
D. 有部分带标记18O的SO42-进入溶液,固体质量不变

答案是C,请问为什么大于a克?

既然能找到18O的SO42-,这你能明白吧?!,原来的没含有18O,而是普通的16O
所以显然18O的摩尔质量大于16O
自然转化成质量也是这样

因为无水硫酸铜遇见水就会变成五(注意这个字)水硫酸铜,也就是结合一部分水。这样晶体的质量就变成了原无水硫酸铜的质量+结合的水的质量。

因为 变成 含水硫酸铜了

因为溶解饱和是一个动态过程,即同时溶解和析出,所以溶液中含O18.
因为是无水硫酸铜,其遇水后吸水,使溶剂水减少,在相同温度下,溶剂减少,溶解的溶质减少,从整体上看,溶液的质量是减少的,根据质量守恒,析出固体质量应大于a。(吸水后由无水硫酸铜粉末变为五水硫酸铜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