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泪珠与珍珠》的一些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1:05:17
泪珠与珍珠

台湾 琦君

(1)我读高一时的一篇英文课文,是奥尔珂德的《小妇人》,读到的书中马区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启示。其实,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忧患,只是喜爱文学本身的美。

(2)又有一次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象泪洗过的良心”一句。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

(3)不知愁的少女,总是写泪与愁的诗。看到白居易《新乐府》的诗句:“莫染红素丝,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大家都喜欢颠来倒去地背。老师说:“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很巧妙,却不及杜甫的四句诗,既写实,却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莫自使眼枯,收妆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4)他又问我们:“眼泪是滚滚而下的,怎么会横流呢?”我抢先回答:“因为老人脸上布满皱纹,所以泪水就沿着皱纹横流起来……”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也颔首微笑说:“你懂得就好。但多少人能体会老泪横流的悲伤呢?”

(5)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甫“眼见枯骨”的哀痛。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也不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

(6)说起“眼枯”,一半也是老年人的生理现象。我丈夫一向自诩“男儿有泪不轻弹”,现在也得向眼科医生那儿借助“人造泪”以滋润干燥的眼球。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

(7)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要为他的冥顽不灵掉眼泪,儿子还奇怪地问:“妈妈,你为什么哭呀?”他爸爸说:“妈妈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进她眼睛里,一定要用泪水把沙子冲出来。”孩子傻乎乎地摸摸我满是泪痕的脸,他哪里知道,他就是那一粒沙子呢?

(8)沙子进入眼睛,非要泪水才能把它冲洗出来,难怪奥尔珂德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了。

(9)记得有句诗说:“玫瑰花瓣上颤抖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泪吗?”想象得真美。然而我还记得阿拉伯诗人所编的故事:“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蚌体内,变成一粒珍珠。”其实是

1.
a.“眼因....心因...”:人因内心受到触动或历经磨难后,仍能热爱生活,挚爱生命,流出来的泪水便会是晶莹剔透的,对世界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b.“莫自....”从为自己的抱负未酬鬓先斑流泪到为劳苦的人民老泪纵横,是一种精神的升华,所以老师说杜诗比较好。

2.
为什么一定要摘要原句啊?
“可见生命在奋斗过程中,是多么艰苦!”难道是这句?

3.
流泪观音的泪蕴含了一种大爱,普渡众生的爱。
基督教徒们满怀感恩的泪水:对别人的帮助的由衷感激,生命之间的反哺之类的感情。

4.
反映了人们对故乡的眷恋,人对根的与生俱来的感情。
作者在此时想说明落叶归根是人之常情,人具备了这样朴素而深厚的感情,才不会一生漂泊。

嘻嘻,我也不知道什么标准答案,瞎诌的,看有没有一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