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层住宅,砖混现浇板,关于CFG桩的应用问题,请专家帮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4:55:23
七层住宅,砖混现浇板,关于CFG桩的应用问题,请专家帮助
场地岩性特征及其空间分布关系,现按成因年代从上至下分述如下:
一, 素填土、耕植土(Qml+pb),黄褐色、紫红色,硬~可塑状态,结构不均,成分以粘土为主,含植物残根较多,遍及场地,层厚1.00-3.80米,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平均值ps=1.27Mpa.
二, 粉土层(Qai+pi),褐黄,黄灰色,湿—很湿,可塑-软塑,层状分布于粉粘土层底部,局部夹透镜状粉质粘土,层厚7.6-11.6米,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平均值ps=2.23Mpa.,与上覆层成整合接触。
三, 粉砂土(Qai+pi),灰黄色,黄白色,顶板埋深7.6-11.6米,层次欠稳定。层中多见薄层粉沙层理,呈片状结构。天然含水量变化在28.3%--39.0%,多成可塑状、饱和,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平均值ps=1.3Mpa.
四, 泥岩、泥质粉砂岩(J33),紫红色、红褐色,粉-细粒泥质结构,钙泥质胶结,块状构造间夹泥质粉砂岩条带,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云母为主,岩芯失水开裂,岩层较平缓,节理裂隙发育,该层按风化程度分为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三个亚层。
全风化层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有残余结构强度,岩芯呈土状,风化裂隙发育,手捏即碎,侵水后可捏成团,迅速软化崩解,层厚0.5—1.50米。
强风化层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含较多砂、土质矿物,岩芯呈碎块状、土状,少许短柱状、长柱状,风化裂隙发育,侵水后软化崩解,层厚2.00—3.50米。
中风化层组织结构部分破坏,岩芯呈短柱状、长柱状,风化裂隙较为发育,岩芯侵水后软化,失水后开裂。
五,地下水,场区内地下水类型属第四系松散层空隙性潜水及基岩裂隙性潜水,地下水不发育,地下水的变幅受大气降水及小溪河水位控制,地下水赋存于粉土孔隙中,其含水性及富水性相对较弱。
六,抗震基本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
现在的问题是想采用一种较为节约的基础方式,不知道有什么好的意见?如果采用CFG桩或者碎石混凝土桩,可行吗?布置方式如何?大概要做多深才够?成本如何?请各位指教,谢谢!

采用CFG桩需要知道你的标准承载力和可以接受的布桩方式,
现在不知道你的基础设计形式如何让人帮你做地基处理的CFG设计呢,如果是箱基那是要全局布桩、如果是条基或者筏基需要在地梁位置布桩。
桩的设计长度和布桩形式最好是提供了标准承载力才可以的。呵呵
7层楼还有地下室等等,高度24m,2.5t/m3计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