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为何在伯罗奔尼撒半岛战争中败给斯巴达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14:07:56
摘一些网友的评论以供讨论。

2008-02-17 17:13:32 来自: wanderor (北京)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上下)/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评论

有人说,一个国家在能够对外输出价值观之前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大国。现代人往往赞叹雅典的民主政治与璀璨的文化,惋惜雅典为寡头政治下的斯巴达击败而未能将其光芒普及到全希腊。然而,真实的雅典帝国乃是建立于赤裸裸的暴力之上,关于这一点,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坦率的雅典人倒是从不隐瞒。在弥罗斯辩论中,我们看不到雅典人向弥罗斯人输出民主的场景,有的只是雅典人毫不掩饰的功利主义,恃强凌弱的恐吓,和对正义与公理的漠视与嘲弄。既然雅典对于它的帝国只有压榨,自然只能期望收获属国的暴动而非忠诚;对此,雅典人倒是从一开始就有心理准备,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警惕着自己的帝国后院起火。雅典虽然自诩希腊的学校,反倒是经济文化上一无建树的斯巴达人高举“解放”的大旗,受到全希腊的热烈欢迎。

靠暴力维持(伯里克利语,167页)而非靠意识形态维持的雅典帝国不能长久。雅典人对弥罗斯人说,他们担心属国的人民会轻举妄动,从而令双方都陷入到危险之中(468页),可谓是不幸而言中。再强大的武力也不能吓阻被压迫者的反抗;反抗者也许会输掉生命,但也有可能会赢得自由,这样的“轻举妄动”对于他们是有价值的。而雅典人永远是输家,即便费尽力气将反抗镇压下去,也不过是夺回自己早已占有的东西而已。在很多时间里,尤其是在战争后期,雅典人与其说是在与斯巴达人作战,莫若说更多地是在与暴动的属国作战。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雅典帝国崩溃的转折点恰恰是雅典人自己的轻举妄动——西西里远征。单从雅典自身而言,这一损失并非是不可恢复的:人力上,仅计重装步兵,两次远征军共2700人(511页、575页),作为对比,在战争初期的瘟疫中病殁的重装步兵接近4400人(273页)。经济上,雅典的财政积蓄虽近枯竭,但通过开征关税仍可支撑下去。事实上,即使在西西里远征军覆灭之后,在极端不利的情形下,雅典仍然差不多独力地支撑了八年。然而,“雅典人在西西里惨败之后,冬季里整个希腊马上起来反抗雅典了”(638页),尤其是各个属国。作为对比,罗马遭遇坎尼之败后,其意大利盟国鲜有

为什么不看看雅典做了什么呢?

提洛同盟实际上“雅典帝国”,胁迫城邦加入不算,长期讹诈同盟成员也是雅典一贯的嘴脸。贪婪而自利的老大谁会喜欢呢?

再看看战争期间雅典又做了什么呢?四分五裂,无谋的远征西西里便是直接表现。

外不能合诸盟邦,众叛亲离;内不能稳固政权基础,困于内斗。

最后雅典的衰落,不过是咎由自取而已。

主要是社会制度的差异,古代希腊的政治虽然很辉煌、很民主,但是在这种原始的政治民主中,权利不集中导致国家力量分散,这和斯巴达这样的集权社会体制的力量差异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