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思巴传翻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5:52:56

皇帝的师傅八思巴,是吐蕃萨斯迦人,姓款氏.相传从他的祖先朵栗赤开始,运用自己的学说辅佐国家的君主称霸西海十几代。八巴思七岁的时候,就诵读了几十万字的经书,并能大略地知晓它们的意思,国人都把他称作“圣童”,于是给他起名叫“八思巴”(即“圣者”之意)。等他稍稍长大,精通佛教的各种学问,所以称作“班弥怛”。癸丑年,他十五岁时,(八思巴)到潜邸拜见了忽必烈,忽必烈和他倾谈,十分高兴,一天天对他愈发亲厚礼敬。
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登上帝位,尊八思巴为国师,授给他玉印。并下令让他创制蒙古新文字。八思巴完成之后,将文字呈献给世祖忽必烈。他所定制的蒙古文字只有一千多个,字母共四十一个。其中相互关联的结合成一个字的,就运用“韵关”的方法;有两个、三个或者四个字母合成一个字的,就运用“语韵”的方法;而其中主要的道理就是遵循谐声的原则。至元六年(1269),忽必烈下诏颁行于天下。诏书说:“我考虑到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语言是用来记录事情的,这是古往今来通行的规则。我们国家发端奠基于北方,风俗崇尚简单古朴,还没来得及制作文字,但凡运用文字,都是沿袭使用汉族楷宇以及畏吾儿文,来表达我们的言语意旨。考察辽、金这些国家,以及邻近一些国家的情况,他们都有自己的文字。现在文化事业渐渐发展兴盛,却缺少文字,对于一代制度来说,实在是不够完备。因此特意命令国师八思巴创制了蒙古新字,用它来翻译书写一切文字,只是希望能言语通畅、顺利说明事物而已。从今往后,凡是颁布诏令文书,都要用蒙古新字,并仍旧附以各国文字。”于是升八思巴为“大宝法王”的尊号,另外再赐给他玉印。 ,
至元十一年(1274),(八思巴)请求返回萨斯迦,忽必烈挽留不成,于是让他的弟弟亦怜真接替他。至元十六年(1279),八思巴逝世。忽必烈听到他的死讯,赐与了很多财物办理他的丧事,并赐给他“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的封号。至治年间,特地下诏命令各郡县为他建庙祭祀。泰定元年(1324),又绘制了十一幅他的画像,颁发给各个行省,为他修建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