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对关于情志病的问题做了怎么样的论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7:51:21
请说的系统些,能组织个框架最好。

我把基本架构配合一些原文列出来,原文不止我列的这些,就是举例而已。

一、基本模式:五志—五脏—五行(内经只有五志),五志和五脏以及五行是一一对应的。但要注意虽然情志分归五脏所属,但实质终归属神,由心所主。

二、内经将影响情志变动的因素分为两类:

外因:自然因素、环境因素

内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自然因素如《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木太过,风气流行……民病飧泄食减……甚则忽忽善怒……”,环境因素如《素问·疏五过论》云:“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等

生理因素包括五脏气血的盛衰变化、个人体质特征。前者如《灵枢·本神》:“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后者如《灵枢·五变》:“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柔弱者,必有刚强,刚强多怒,柔者易伤也……”等。

心理因素包括了认知因素、意志因素和人格因素。

认知因素:《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意志因素:《灵枢·论勇》:夫勇士之忍痛者,见难不恐,遇痛不动。……怯者……见难与痛,目转面黔,恐不能言,失气惊悸,颜色变化,乍死乍生……

人格因素:木形之人好用心思,多忧劳;火形之人性急躁,易发怒等

三、《内经》的情志致病特点

直接伤脏、皆可伤心、诱发他邪或与他邪合病、传变不以常次

直接伤脏:情志致病多病从内生,直接影响脏腑。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等,如《素问·经脉别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有所惊恐,喘出于肺……疾走恐惧,汗出于肝”

皆可伤心:如《灵枢·口问》:“心者,五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藏六腑皆摇”

诱发他邪或与他邪合而为病:如《灵枢·贼风》:“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其有热则汗出,汗出则受风,虽不遇贼风邪气,必有因加而发焉。”

传变不以常次:如《素问·玉机真脏论》:“然其卒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