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引用成语典故究竟需不需要考虑年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4:44:03
……最近看《秦始皇》,挺喜欢的,不过有一个小问题= =...就是在这个剧里出现了不少引用成语典故,例如秦王要攻打楚国,说过“背水一战”,背水一战应该是楚汉之争时期的事情吧,而当时还是秦国,是战国末年……
还有就是蒙将军打算辞官回乡,秦皇说了一句“您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这是宋朝的事吧..= =
按理说...在当时,秦皇是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的...
可是细细一想,似乎也就只有这个典故或成语熟语用在这里最恰当……
在这样的历史小说、戏剧等作品当中,都或多或少有类似的情况,引用的典故成语是当时没有的……但是可能为了艺术效果,用上这些东西会让我们这些读者观众更易于理解,更引人入胜,确实是非常好的效果……
可是...如果非要严谨考虑,这又是不符合规定的……

在引用的时候,到底要不要考虑年代…………

绝对应该考虑,否则会引起很多问题,而且有误人子弟之嫌。
所谓艺术发挥,什么创作空间,都应该是在不颠倒时空的前提下进行,不然的话,“关公战秦琼”也不会成为流传至今用来讽刺的名句。
而且可以看出,过去的人对不犯这种低级错误还是很在意的。

社会发展到现在,反而因为好的编剧实在难求,低级错误实在太多,大家的审美要求不得不降低了不少。如果严格要求他们不犯错误,估计不会有什么古代题材作品面世了。
这是很无奈的结果,但并不意味着可以理直气壮犯错误!
你摆明了要恶搞,那什么都可以。但你又以严肃历史题材剧的面目出现,对不起,我就来挑刺!

这是艺术作品,又不是语言研究,当然不需要。

如果非要认真的话,那么我们还可以问:《秦始皇》演员的台词符不符合秦代人们的语法规范?人们是不是都要之乎者也?不只成语,很多字词当时都没有,是不是不能出现?是不是要按先秦词义去分析台词?是不是要按先秦语音发音?六国文字各不相同,是不是要区分开来编辑各国演员的台词?如果不这样做,我们是不是误导观众,让人以为古代人说话跟现代人一样???.....答案不言自明。这不叫严谨,这叫钻牛角尖。别说观众,很多古汉语学家都搞不清楚这些问题!

吴承恩写《西游记》,施耐庵写《水浒传》,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有没有考虑什么成语当时没出现、什么事情当时没发生过?谁敢保证说《三国演义》里就没有一个成语是晋以后出现的?

还是那句话,这是电视剧,不是纪录片,如果这点艺术发挥都不允许,什么叫创作空间?成语使用是为了展现导演心目中场景情节的需要,不需考虑什么条条框框。哪怕你把今天才有的新词搬上去,也会被称作“恶搞”,而没人较真。《大话西游》孙悟空动辄“我靠,I服了YOU”,你会当真吗?恐怕都是莞尔一笑吧。

*************

泰伯世家公子,照你的逻辑,那么《封神演义》这种文学作品就不该出现了,因为商周时代哪有多少成语可言?你知道商周时代的人怎么说话,怎么行文吗?“过去的人对不犯这种低级错误还是很在意的”,过去的人绝对不会把这当成“低级错误”!

难道历史剧就必须完全照搬历史?恐怕您混淆了这两个概念:历史剧和历史。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