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缺乏主动性,不够投入,有办法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4:37:14
我表弟,今年17岁,即将读高三,明年参加高考了。
他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不够投入。眼见他马上就要参加高考了,还是这样,估计这样下去想考个好学校会很难。想拉他一把,却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他家里条件很优越,衣食无忧,学习一直都不是很投入,在班上的成绩也一直是中偏上,不突出。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文化程度很高,在外企上班,平常工作比较忙,和他的交流也有限。
和他谈了一次,初步感觉他有两个问题:1.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这点可能受舒适的家庭环境影响)2.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吃苦精神。
面对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处理呢?望各位朋友支支招,给点经验,告诉我该怎么开导他。
万分感谢您对我弟弟和我的帮助!

孩子学习缺乏主动性,怎么办?

学习缺乏主动性、作业拖拉。作为他的小姨,同时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改变外甥学习上的问题,我决定从他的家庭教育入手,寻找学习被动的根源。驻扎外甥家几天,我就发现了很多症结,相信这也是很多家庭的通病。

永远得不到的奖励

早在期中考试前,姐姐就已经对外甥作了许诺:只要门门考满90分,就带他旅游。结果外甥只有一门课达标,其它几门均少了几分,于是旅游计划就泡汤了。外甥在遭遇了几次类似这样的“许诺”后,奖励对他来说非但没变成督促的动力,反而成了失败后的讽刺。

给家长支招:好成绩不是靠临考前的物质诱惑换来的,家长不妨制定一个“考核条例”,规定孩子每周、甚至每天的行为习惯、学习目标,并以精神奖励的形式记录在案(如每天在挂历上相应日期处画五角星、小红花、记上加减分)。这样一来,孩子能够看到自己每天的进步,也能明确怎样才能达到目标,有的放矢地付出努力。另外,家长的奖励也应分层次,为孩子订的目标要分短期、长期、科目等,只要孩子经过努力达到了其中一项,就应该给予相应奖励,而不是等到“全面发展”后才追加奖励。

温馨提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是相辅相成的,精神奖励是物质奖励的考核依据,物质奖励也应根据目标达成的程度而循序渐进。

不平等的家教家规

每天晚上外甥做作业时,他爸爸都在客厅看电视,声音传到外甥的屋子里,常引得他忍不住侧耳倾听,或者干脆走过去观看,等爸爸冲他吼了,才一步三回头地回房做作业。如此循环反复,孩子的心思早被打乱,以致作业错误连连。

给家长支招:像外甥这样的家庭学习环境,干扰太多,非常不利于他学习上耐心、恒心的养成。其实,孩子越小,越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当孩子开始学习时,家长应该积极配合,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必要时,家长也可以加入到学习的行列中来,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学识修养,另一方面也是在为孩子作榜样。

温馨提示:家长的身教比言传更具影响力,只有自己做得正,孩子才会听从教导。

摇摆不定的家教指导

姐姐接受新思想的速度很快,一旦听到什么好的家教方法都要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