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南昌为什么会有个“船山路”,来历是否跟王船山有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6:20:51

是的,在南昌以乡贤的名字命名的路不少,如渊明路(陶渊明)、孺子路(徐稚字)、永叔路(欧阳修字)、子固路(曾巩字)、象山路(陆九渊别称)、叠山路(谢枋得号)、阳明路(王守仁)、船山路(王夫之)、榕门路(陈宏谋号,原黄黎洲路)、安石路(王安石,现易名八一大道)、长庚路(新命名,纪念江西籍的古代科学家宋应星)

因历史名人王夫之而得名。
王夫之(1619-1692)明清之际思想家。字而农,号姜,衡阳(今属湖南)人。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明亡,在衡山举兵起义,阻击清军南下,战败肇庆,任南明桂王政府行人司行人,以反对王化澄,几陷大狱。到桂林依瞿式工( ),旋桂林复陷,式()殉难,乃决心隐遁。展转湘西以及郴、永、涟、邵间,窜身瑶洞,伏处深山,而刻苦研究,勤恳著述者垂四十年,得“完发以终”(始终示剃发)。其一生坚持爱国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战斗精神,至死不渝。学术成就很大,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都有所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主要贡献是在哲学上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读四书大全说》卷十);“气”是物质实体,而“理”则是客观规律。有力地驳斥了程朱关于“理气”的唯心主义观点。他更用“生化”的命题来说明“气” 变化日新的辩证性质,承认“阴阳各成其象,则相为对;刚柔、寒温、生杀,必相反而相为仇”;同时也认定“互以相成,无终相敌之理”。他强调“天下惟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周易外传》卷五)。从“道器”关系建立了他的历史进化论,反对保守退化思想。认为“习成而性与成”,人性是随着环境习俗的变化而变化的,否定了“人性不变”的说法。在知行关系上,强调行是知的基础,反对陆王“以知为行”和禅学家“知有是事便休”的论点。政治上反对豪强大地主,主张“以夫计赋役,而不更求之地”;“轻自耕之赋,而佃耕者倍之”。善诗文,也式词曲。论诗多独到见解。著作经后人编为《船山遗书》,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张子正蒙注》、《思问录内外篇》、《黄书》、《噩梦》等。

我家就在船山路,据说是和个历史人物王船山有关系。这里晚上很热闹的,有好多小吃烧烤水煮夜宵之类的,而且这边的红灯区也是南昌比较集中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