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迅雷下载问题!(高手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21:05:36
都说用BT下载很伤硬盘,是因为频繁的读写,
1 那用迅雷下载会伤硬盘吗?
2 磁盘缓冲区的最佳设置是多少?
3 迅雷下载的同时也上传,可以绝对的禁止上传吗?虽然违背了P2P精神!
正在用迅雷下载的时候可以禁止上传吗?
把迅雷关了就不会上传了,那个悬浮窗也要关了吗?

1.只要是P2P的,多多少少都会有损伤的.

2.我用迅雷,对磁盘缓冲区的设置是256MB.实际下载效果不错,对硬盘的损伤也很小.

3.当然可以啊!当你下载完文件后,删除任务就可以了.

附:P2P下载损伤硬盘之说的来龙去脉

1.P2P下载容易损伤硬盘话题的来由
最早谈起P2P下载容易损伤硬盘的话题的时间,出现在1999-2000年之间,2001年出现了一个高潮。2002年中,一系列的技术测试结果公布,2003年以后这个话题就基本没了市场,在此以后,也就仅仅在刚开始接触P2P下载的用户中还有点疑惑了。这个话题的出现既有人为的因素,也有技术上的原因。最初,P2P软件使众多传媒垄断企业的利益受到巨大的威胁,由于官司并未卡断P2P的命脉,有些大鳄收买并利用某些电脑技术高手,炮制了一系列的P2P危害使用的电脑性能和寿命的文章,从系统、网络到硬件,可以说五花八门,由于所有的P2P软件都采用了遵循“通用公共许可证(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开发的原则,从系统和网络上的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脚,不久这些话题就被人们遗忘了,唯独对硬件中硬盘的说法此时反而甚嚣尘上起来。其实,如果熟悉一下当时的电脑背景就不难理解了。首先,1998年台湾名叫陈盈豪的24岁青年制作传播的“CIH”病毒,在1999年4月26日爆发,造成全球各地6000万台计算机瘫痪,这件事造成了几乎所有电脑使用者的巨大恐慌,对硬盘的防范一下变得极为敏感,而恰在此时P2P损伤硬盘的谬论出笼,迎合了当时挡不住的恐慌潮流;然而问题还未完,不久IBM正好开始推出采用玻璃盘片的硬盘,早期的玻璃盘片在理论上可以说确实是成熟的技术,但问题是转为大规模的产品时间过短,其后果是返修率明显上升,谁都知道,P2P的大容量下载,是新增硬盘容量的很重要的理由,这又正好在一定程度上巧合了P2P损坏硬盘的说法。

2.P2P下载损伤硬盘话题的终结
其实,真正驳斥P2P下载损伤硬盘话题的并不是P2P下载软件制作或使用群体,2001年各大硬盘制造商迫于市场压力,开始从技术上驳斥有关P2P软件损伤硬盘的论点,这个时期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大家都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解释。出现转机的时间是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