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地与沙漠气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20:26:54
我发现世界上所有陆地上低于海平面的低地无一例外都在沙漠地区,最低处常常还形成盐湖。那么请问这是什么原因?究竟是在沙漠地区才会有剧烈下陷运动形成低地呢,还是因为它是低地,水汽难以在此凝结下雨,从而成为沙漠呢?

即不是沙漠地区才会形成剧烈下陷的低地,也不是低地必然成为沙漠。

实际上在气候湿润地区也会形成剧烈下陷的。但是因为气候湿润,必然会有很多降水,会形成流量较大的河流,河流流进低地后会把低地注满水形成湖泊。世界上有很多这种湖泊,例如贝加尔湖,湖面海拔456米,最深处1680米,如果它是在没有河流的沙漠地区,就会形成一个低于海平面1000多米的巨大低地。

有些古老的低地,曾经是深水的湖泊,经过河流带来的泥沙的长期沉积,逐渐填高,变成了高于海平面的平原,例如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等等。而沙漠地区的低地,缺少河流带来的泥沙,因而能长期保持低地的面貌。

太深奥了
帮不了你
轻轻的带走我的2分算了

第1答:沙漠由于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地区,故气候干旱
盐湖在古代就是大海。我国著名的柴达木盆地盐湖,远在2.3亿年以前还是浩瀚的大海,后来,地壳上升,海水退出,一块看不到边的内陆盆地就出现了,发展成盐湖。
有的盐湖是从淡水湖发展演变而成的。其湖盆边缘沙洲的隆起高度在不同时期均不一样,当沙洲低于海平面时,湖盆是半闭流状态,海水流入;当沙洲超过海平面时,湖盆呈闭流状态。气候长期干旱、炎热,湖水强烈蒸发、浓缩亦变成卤水,盐类逐渐沉积。
盐湖之形成,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两点:

(1)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在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湖泊的蒸发量往往超过湖泊的补给量,湖水不断浓缩,含盐量日渐增加,使水中各种元素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的状态,在湖滨和湖底形成了各种不同盐类的沉积矿床。例如海拔2 600~3 200米的柴达木盆地,深居内陆,四周为绵延的山脉所屏障,又常年在中纬度西风环流影响之下,水汽的输送量和降水量都很稀少,空气干燥,是一个典型的内陆荒漠盆地。位于盆地东北缘的茶卡盐池,年降水量约210毫米,盆地中心的察尔汗盐湖年降水量仅30毫米左右。这里的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于盐湖的形成显然是十分有利的,因而在盆地内部分布了众多的盐湖。气候如极度干燥,终年无雨,或者降水稀少,亦是不利于盐湖的形成。例如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内部,沙丘绵亘,地表无径流产生,盐类呈分散状态,这些地区就难以形成盐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