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两次申奥,那些国家投了中国的票?那些没有投?知道多少说多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23:20:55

中国2000年申奥失败 到底是谁没投北京的票
  作者张清(曾任北京奥申委副秘书长兼外联部长)

  1993年9月23日,在摩纳哥的蒙特卡洛,北京以两票之差痛失2000年奥运会承办权。在最后一刻,究竟是谁没把票投给北京?这是个不少人关心的话题。在我国第一次申奥时,本书作者张清是奥申委的成员;在我国第二次申奥时,他又担任北京奥申委副秘书长兼外联部长,他的说法自然值得重视。

  各轮表决的票数
  国际奥委会第101次全会对申办2000年奥运会举办地表决的第二天,忘了是谁递给我一份国际奥委会蒙古委员马格万先生提供的全会各轮表决票数的汇总情况。这应该是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发布的材料,我略加整理如下表。

  从下表可以看出,前两轮有89名委员参加表决,后两轮只有88名委员参加。那时候,各申办国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均有表决权,但每轮表决完并不公布票数,只宣布被淘汰城市名称。第一轮淘汰了伊斯坦布尔,从表中可以看到伊斯坦布尔的7票分流给北京5票,曼彻斯特2票。第二轮淘汰了柏林,柏林的9票主要流向悉尼。第三轮淘汰了曼彻斯特,它的11票主要给了悉尼。每个人都能从表中的票数流向悟出不少东西。

  我们在看到这张表后,一致认为,北京所得的43张票中,大多数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委员们的票。一些同志认为,柏林的9票主要是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委员的票。这部分票在北京和悉尼之间最终选择了悉尼。因为苏联和东欧国家在摩纳哥全会前两三年或国家解体或社会改制,不少委员受意识形态影响,而选择了悉尼。第三轮表决后,我们都不会怀疑,曼彻斯特的11票会主要流向悉尼,因为这11票主要是英联邦国家的委员。

  是中国台北代表?
  北京以两票之差未能获得承办2000年奥运会的权利,当时许多同志都在问,到底是谁没投北京的票?我们回到北京后,许多人也提出这个问题。直到今天还有朋友在问我,是不是萨马兰奇在关键时候没投中国的票?是不是朝鲜委员?是不是我国台湾地区的委员?等等,各种猜测都有。

  其实,除非有国际奥委会公布原始档案,否则没人知道谁投了北京的票,谁没投北京的票,因为现场表决是秘密投票,不署名。对国际奥委会委员个人的投票取向分析,只能建立在长期共事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