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PK出国,百思不解,访贤!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2:27:47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批科学家及高级知识分子突破重重阻挠,“逃”回国内,并在新中国建设中于各自的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上世纪末至今,越来越多的人(同样以高级知识分子居多)通过种种方式“逃”往国外,并且杳如黄鹤,一去不返。
如何看待这一进一出两种“逃”?
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批科学家和高级知识分子突破重重阻挠,回到国内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热潮之中,因为在旧中国报国无门;
上世纪末,部分高级知识分子,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通过种种方式前往国外,进行讲学、研究、客作和访问,有的一去不返,受海外优厚报酬和生活待遇的诱惑;
现在大批中轻年学者又重新返回祖国的热土,贡献个人的才能和智慧。

回来的是为了理想,放弃了个人.
出去的有的是为了全人类的理想,有的也是为了个人。

不可否认,中国的科研氛围很差,如果真的有志向为全人类的科学作出贡献,我觉得还是在国外吧.

你必须看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逃回国内的科学家还是少数,大部分都如杨振宁李政道这样留在国外。上世纪末至今其实和五六十年代一样,但随着国家的日益强大,回国的人越来越多。
我们在赞扬那些老一辈回国效力的科学家的同时,也同样要赞扬现在那些从国外学成回国的人员。须知,就算是养出杨振宁这样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如果他们不回国效力而加入外国国籍为他国打工,那还不如养头猪对中国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