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送韦参军和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的翻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8:08:00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1],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和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芒,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
的翻译

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古代城防有内外两道,内为城而外为郭。丹阳是江城,故郭里也能行船。
次句“一别心知两地秋”,交代送别的时间——秋天。“一叶落而知天下皆秋”。“两地秋”之语,并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惜别之情,溢于言外。值得注意的还有句中隐含着的“愁”字。“愁”字可以被分解为“心”、“秋”两字,故诗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之类的辞藻来暗指“愁”字。本句“一别心知两地秋”,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
第三、四句写别后的情景。“日晚江南望江北”,点明友人远行的方向——江北。兰舟已逝,离情难舍。天色向暮;连成群的寒鸦也纷纷飞尽,各自归入巢中。但是,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望中之景,然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为一体。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天地间显得多么空阔、多么寂寞。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

位置:艺术中国 | 中国诗词 | 唐诗 | 正文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作者:柳宗元 日期:2005-12-22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①》
海畔尖山似剑芒③,秋来处处割愁肠③。

若为化作身千亿④,散向峰头望故乡⑤。

[注释]
①与:同。浩初:诗人的朋友,潭州(今湖南长沙)人。上人:和尚的尊称。亲故:亲戚、故人。

②畔:边,侧。似:有如。剑芒:剑的顶部尖锐部分。

③秋:秋季。割:断。愁肠:因思乡而忧愁,有如肝肠寸断。这两句是说,海边的山峰如同锋利的剑芒,在这悲秋的季节,处处都感到它在刺痛我的愁苦的心肠。

④若:假若。千亿:极言其多。化身:柳宗元精通佛典,同行的浩初上人,便是龙安海禅师的弟子,诗人自然联想到佛经中“化身”的说法,以表明自己的思乡情切。
⑤散向:飘向。峰头:山峰的顶端。望: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