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录乙烯对人体的危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1:13:31
尽快

三氯乙烯(Trichloro ethylene CHCI=CCl2)为无色液体,有似氯仿的气味。

(1)接触机会:工业上主要用作金属的脱脂剂和脂肪、油、石蜡等的萃取剂,也用于有机合成工业。过去医学上曾用麻醉剂。

(2)毒性及主要临床表现:三氯乙烯属于蓄积性麻醉剂,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强烈抑制作用,并有一定的后作用。其麻醉作用稍次于氯仿。

急性中毒 轻者呈头痛、头晕、耳鸣、酩酊感,步态不稳,疲乏,易激动,癔病样表现,嗜睡或失眠,肢本发麻,震颤,肌肉和关节疼痛等。重者谵妄、抽搐、神志不清、昏迷、呼吸麻痹或循环衰竭。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及三叉神经麻痹,呈嗅觉、味觉障碍,面部、舌前部感觉丧失。

慢性中毒 呈疲乏无力、工作能力减退,头痛、发作性头晕、睡眠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心悸,胸部压迫感,心律不齐,周围神经炎,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和肝脏损害等。三叉神经麻痹的特点和急性中毒后所见相同。

皮肤接触能引起皮炎、湿疹及造成皮肤干裂和继发性感染。

(3)生殖、发育毒性:Петров-Маслаков报告(1973),接触三氯乙烯的女工,先兆流产、自然流产及早产的发病率均较对照组为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率亦高于对照组,但妊娠恶阻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作者认为这可能与三氯乙烯对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有关。分娩活动无力及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

动物实验 给大鼠及小鼠于妊娠6~15天每日以300ppm三氯乙烯染毒7小时,未出现致畸效应,母鼠及胎鼠均未出现毒性反应。

对雄性小鼠以50、202及450ppm浓度三氯乙烯染毒24小时后与雌鼠交配,未出现显性致死效应,生殖力未受影响。

三氯乙烯是生产中使用较多的溶剂之一,故对其生殖毒性及发育毒性问题应予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