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中人名大都是单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9:18:13

王莽时,“令中国不得有二名”,《春秋》“讥二名”,《公羊传》:“二名非礼也”,可能单名多于双名的原因。西汉15帝,二人复名;东汉13帝全单名。故为什么三国中人名大都是单名,当然也有例外,如北海孔融部下武安国(后来被吕布斩断手了)。

这个就要从王莽说起了。要从他的托古改制说起了。

据《王莽传》,王莽执掌政权后,想到国家已经平治,只是四方外族还没有什么变化,于是便派遣使者携带金银财宝赠送给匈奴单于,冀其归服来朝。单于囊知牙斯出于感激之情,向汉朝报告说,听说中国讥诮二名,我原名囊知牙斯,现在改名知,以效法中国的制度。由此可见当时已崇尚单名。后来囊知牙斯与汉朝不协,起兵造反,王莽平息后就将其名称改称降奴单于,且恢复原名。王莽篡政后,对宗族戚室也是这样,他的长孙王宗私自刻铜印三枚,又画有穿着天子服饰,戴着天子冠冕的画像,与其舅合谋,有觊觎祖父大位的企图,事情败露之后,王宗自杀,王莽在宣布对王宗的处理结果中说到:王宗本来名叫王会宗,因为制度规定要取消双名,现在恢复原名王会宗。从以上二例可以看出双名改单名,可显示朝廷的恩宠;而恢复双名,则又表示了一种惩罚。由于皇家官府对单双名态度分明,扬褒时单,贬抑时则双,因此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故王莽政权垮台后虽然再也没有哪一个帝王明令禁止双名,但由此却造成了后汉及三国时期长达300年之久的单名之盛。

中国语言发展习惯就是从单音节发展成双音节,比如,古代人喜欢说“月”,现代人说“月亮”

封建社会有一个阶段,单名是高级阶层的表现,单名然后字什么。比如关羽字云长。社会底层的人是没有单名,甚至名字的。所以名人大都单名。

中国人的习惯

习惯问题!